“是,儿子记下了。”弘历忙应下了。
宝珠因为弘历来,专门下厨做了几道菜。
就这几道菜差点叫弘历这个做皇帝的失了态,也顾不得什么食不言的规矩了,直道:“我原来还说大哥没口福,吃不到额娘做的好吃的,没想到竟是我自己没这个口福了。”
弘历说得可怜,倒叫宝珠有些于心不忍,“你要是想吃额娘做的东西了,就常来这里。”
“好!”弘历痛快地答应了。他本来还怕阿玛不许他多来,这回有额娘这句话就什么都不怕了。
果不然,弘历回京没多久便又来了,这回没微服,以皇帝的名义南巡,到了海宁直接住进了陈家的隅园。
八月里正是钱塘潮最大的时候,“八月十八潮,天下壮观无”,古来就有观潮一说。
海宁是钱塘潮涌最大的地方,一向有海宁潮的说法。
只是江挟海潮,虽景色壮观,却也是为患已久的自然危害。当地百姓也深受潮汐之害,以前修的鱼鳞石堤颇见成效,只是朝廷财力有限没能再修下去。
上回弘历来,听阿玛讲了鱼鳞石堤的事,这次再来,便是为了修海堤之事。
弘历与阿玛站在隅园烟波亭里,观看海宁大潮的壮观景象。
“弘历,阿玛希望你能把海堤修好,解百姓之苦。”胤禛看着潮涌潮落沉声道。
弘历朝阿玛躬身拱手,“儿子定不负阿玛所嘱托!”
“如今看着这大潮奔涌,倒给这园子想了个名字,叫安澜如何?”
“阿玛起得好!”弘历赞道。
弘历当下起了兴致,叫人摆上笔墨纸砚,提笔书写了“安澜园”三个大字。
胤禛不由赞道:“如今你的字倒好了不少。”
弘历得了阿玛一句字好的夸赞,高兴嘿嘿直笑,要知道阿玛要求可高,得他赞句好不容易。
陈晖叫人把皇帝的字拿去做了匾额挂了起来,隅园改名安澜园。
弘历索性又给阿玛和额娘的正屋写了“爱日堂”和“春晖堂”两个堂匾,一并挂了起来。
一时间,海宁陈家隅园皇帝亲自赐名,陈家又得皇帝赐字的事传为佳话。别人不知道内情,只知道皇帝亲厚陈家,更是羡慕得不得了。
弘历也是厉害,回了京城,在圆明园里修了四宜书屋,说是“春宜花,夏宜风,秋宜月,冬宜雪,居处之适也。”弘历更是给书屋题名安澜园,又写了《《安澜园十咏》》吟咏不绝。
消息传到江南,宝珠听了不免感叹,这孩子呀!
这一日,胤禛正和宝珠在园中月阁闲坐,听苏培盛上前报:“爷,外面有客至。”
“哦?”胤禛觉得奇怪,平常客来,苏培盛不会前来禀报。
“要不,您和夫人前去看看?”苏培盛哈腰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