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珠笑吟吟接过胤禛手中的灯笼,“就要这盏。”
“夫人好眼光。”摊主笑着赞道,再看看眼前这对俪人,好话说成了溜,“祝老爷和夫人,百年好合,恩爱白头……”
胤禛不由轻笑一下,牵了宝珠的手离开了。后面苏培盛过来,给了摊主一锭银子,说声“不用找了,是老爷给的赏钱”,便跟上了主子们离开了。
只留下摊主拿着银子愣在那里,半天才反应过来,这是真遇到贵人了,给了这么大的赏!
他可不知道那苏培盛心里正嘀咕呢:算你小子会说话,得了万岁爷的高兴,要是知道这是皇帝赏的,怕不是下巴都要惊掉了。
胤禛牵着宝珠手在街上走着,想起那年见到小姑娘笑语嫣然的情形,不由嘴角带笑。宝珠转头见人在笑,“在笑什么?”
“不告诉你。”胤禛故意道。
“不说我也知道。触景生情了呗!”宝珠说着自己也笑了起来。
往日时光很美,今朝更胜旧日。
两个人笑意盈盈地走着。街上火树银花,人群熙熙攘攘,一派盛世景象。
这一刻,胤禛突然觉得自己的心被填得满满的,有感动,更有自豪。
出了正月,去了年味,朝中大臣们又觉得日子不那么轻松起来。其实过年大臣们也没觉得多轻松。皇帝实行新政,改去了许多旧年陈规,禁革节礼便是其中一项。
皇帝认为节礼一事万万使不得,便下令禁止一切节礼,并派粘杆处暗中调查,若有人违反,直接报于皇帝处理。
过年正是节礼盛行之时,本来大臣们你来我往地好不自在,更有人因此获得巨利。猛一下皇帝竟下令革止了,还派人暗中查看。想想皇帝登基以来的手段,朝中众人各自有了盘算,都趁此歇手罢,被皇帝治那么一下,可不犯于的。
一时间粘杆处的名声大燥,倒让宝珠觉得好笑,又想起前世看过的小说电影中的种种描述,更觉得传言可怕来。
明明粘杆处本来是圆明园里胤禛嫌夏日里鸣蝉吵人,成立的一个让人驱赶鸣蝉的小队,没想到倒成了让人闻风丧胆的秘密组织。
胤禛却很是得意,自己无意的举动竟成了神来之笔,越发重视起粘杆处来。
一时间明处有会考府,暗中有粘杆处,雍正帝颁发的许多新政得以实施。皇帝又实行“密折”制度,增加了能上奏折人的数量,而奏折通过奏事处便能直达皇帝手中,皇帝更快更准确掌握了一手消息。
二月里,皇帝调任田文镜河南布政使,又接着任他为河南巡抚。田文镜上疏请求将河南的丁银均入地粮。上奏的密折到了皇帝手里,皇帝一看是正合朕意,这田文镜确实是个人才,朕倒是没看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