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颔首:“城门斡旋,阵法或许更是一个好东西。”

接下来,公孙策给谢箐详细讲了襄阳城防的各种情况,在他和包拯原来的几套方案里,选了一套最适合让谢箐发挥作用的,再进行修改敲定。

“所以,城门口,再坚持三日左右,正面攻击坚持两日左右,至于城破后”公孙策和包拯在方案上反复推敲。

一番商议下来,已是戌时。

“谢箐,定倾尽全力,不负大人先生所托。”谢箐一抱拳。

“辛苦了。”包拯看了看天色,“还没用膳吧,我让王朝去厨房拿点过来。”

“不辛苦,多谢大人。”谢箐也觉得饿了,和包拯公孙策一番交谈后,这心,忽然就定了不少。

其实一开始,她有些迷茫,毕竟,要想在几乎无一兵一卒的情况下,把司空宁那大军拖住八日,很难想象。

可她终究还是低估了包拯公孙策。这两人,虽是文人,却硬生生想出了完整的可行方案,将如何拖到第八日安排得事无巨细。虽然艰难,但却给了她很大的信心。

包拯住的院子内是备有小厨房的,襄阳王派了专门的厨子和下人全天候伺候,晚膳也早就备好,所以很快就端了过来,三人边吃边继续说事。

“大人,我有多少时间准备?”谢箐开门见山,无论阵法还是做机关,都是需要时间的。

包拯缓缓吐出:“一日。”

公孙策盯着她:“谢青,能做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