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皇上未登基前就派自己镶白旗旗下的属人去往东北地区试种,东北地区有广阔肥沃的黑土资源,但连续试验了三次,都俱遭霜冻的天气,造成失败的结果。
他登基后,更是针对个别有种植棉花的府县,下令不收取棉花种植的税钱,鼓励百姓开始大肆种植棉花,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高产作物,但收效甚微,百姓除了种植粮食,还是选择种植茶叶、养殖桑蚕等更高经济的农作物。
在众人都疑惑这个寿礼时,贵妃娘娘娉娉婷婷地站了出来,她指着木框中静静摇曳的棉花,慢条斯理地说道:“皇上,这些土壤和铜缸里的水都是臣妾的二堂叔,不辞辛苦地运至京城的。”
“臣妾的二堂叔是康宁府的朔农都尉,这两年康宁府的百姓种植枸杞果泛滥成灾,物以稀为贵,丰收再多的果实没有果子行来收购,也只能腐烂在地里,百姓付出了艰辛的劳累却收获不了银钱的成果,臣妾知悉了此事后,想起了自己家乡有人用滴灌技术培植茶叶,遂收集了各家滴灌技术的不同方法,书信给了堂叔。”
贵妃娘娘说到这,停顿了下,伸手摘下一朵棉花递给了皇上,她接着不紧不慢地解释道:“皇上,这就是在康宁府种植成功的棉花,康宁府气候常在干旱少雨,但日照充足,只要解决了土壤干旱这一弊端,那么就非常有利于种植棉花。而康宁府的底下深层处并不缺水,臣妾就想到了抽取地下水来滴灌土壤,没想到真的种植成功了。”
贵妃娘娘话音刚落,皇上立即拍手称赞,欣慰道:“贵妃,你送给朕的这份生辰之礼,不仅让朕万分喜爱,还是一件大有裨益、利国利民的大好事。”皇上沉吟了下,继续朗声道:“贵妃对社稷有功,特此赏赐黄金万两,良田千亩,绸缎万匹,还有康宁府的朔农都尉擢升为三品通政使。”
贵妃在众人或嫉妒或羡慕的眼神中,妍艳娇美的脸庞绽放出极为明丽的笑容,她缓缓跪拜于地:“臣妾多谢皇上的恩典。但臣妾仅是因为心中爱重皇上,才如此悉心毕力做了此事,皇上能明了臣妾的用心,才是对臣妾最大的恩泽!”
贵妃这一番话不仅让皇上惊讶,其她潜邸时候的妃嫔都纷纷露出不可置信的神色,只因这样矫揉造作、奴颜媚骨的口吻不像是出自心高气傲的贵妃娘娘之口,要不是她们亲耳听到,一定以为贵妃是被齐妃或者啥魂魄附体了。
难道贵妃娘娘这几日去慈宁宫遭受了太后娘娘的百般折磨,听说贵妃每日一大早跟官员点卯一样,天不亮就去给太后娘娘请安,到天黑以后才回到永寿宫,打探消息的小太监都说,贵妃娘娘每晚是被宫女们搀扶着走出慈宁宫的,一副被折腾地精疲力倦、累死累活的样子。
齐妃听这些荒诞夸赞的消息,就有点半信半疑,太后娘娘还是德妃的时候就一贯对她们冷淡,但不是个喜欢磋磨人的婆婆,最多是将人晾在一旁,让人内心煎熬而已。在皇上登基后,有弘时几个小阿哥承欢膝下,太后娘娘渐渐对她们亲善起来,连笑容都有温度了不少。
不过不管这无稽之谈是真还是假,在贵妃娘娘送了这份令皇帝龙颜大悦的寿辰礼物之后,太后娘娘对贵妃的态度也会改弦易辙,甚至可能会青眼相待,顾惜起了贵妃。
齐妃眼中闪过一丝恼怒,在贵妃这份贵重无比的礼物面前,她精心准备的二十四孝鼻烟壶,被比得平平庸庸,完全没有什么价值了。
想着想着,齐妃无知无觉地紧紧掐着掌心,陷入对贵妃无边无尽的嫉恨中,直到手上的护甲差点掐破了一层娇皮嫩肉,刹那间产生的疼痛惊醒了齐妃,她轻呼了一声,随即眨了眨眼,强忍着疼痛,面不改色地看着贵妃眉欢眼笑、似水柔情的笑颜。
皇上在平复好雀跃昂奋的心情后,高声吩咐道:“苏培盛,你迅即着手安排人将这些送至工部,命户部和工部两部官员现在开始研究,明日到养心殿和朕商榷对滴灌技术的施用。”皇上本想即刻就召见官员聚议此事,但顿时想起来万寿节筵席还没散,只能按捺住亢奋勃然的情绪,明日再议。
苏培盛答应着去了。
皇上迈着激动的步伐返回乾清宫,其他人则默默跟随在皇帝身后。万寿节筵席继续进行,接下来轮到熹妃和裕妃进行献礼,呈上准备好的礼物,但再精心珍贵的礼物,都不及贵妃娘娘连城之价的礼物,两相比较都显得逊色不少。
当然熹妃娘娘献上的寿礼也是用心用意了,是一卷用金线绣制的巨幅佛经,最特别的是华丽的丝绢上先是绣了时和岁丰、太平盛世的海晏河清纹样,在波澜壮阔的海晏河清图中再用金线绣上佛经,两者相得益彰,精妙绝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