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页

多情的春日让礼堂外又下起了绵绵的雨。

宋时真抽出了临时制定的签,第二位演奏。她挑着唇笑了笑,忽视金权恩僵硬的表情,抢先坐在了位置上。

按照重新制定的规则,两人将前后演奏大提琴版本的同一曲目——最著名的莫扎特的安魂曲reiedor,k262的第一段落troit(垂怜经)。

灯光全灭。

宋时真深深吸了一口气,揉了揉手腕垂首握住了琴弓。

莫扎特的音乐被誉为上帝思想的自然流淌。

1791年,莫扎特卧病在床之际创作出了绝笔之作《安魂曲》。“安魂曲”始于天主教告慰逝者的弥撒仪曲。第一章 《垂怜经》更是凸显了他弥留时期对于生死思考的追问——

“我每天上床前都思忖再三,也许我——第二天将不复存在,所有那些认识我的人中不致有哪一个人会说,我在与人交往中怏然不悦或者心情悲伤。为了这一种幸福感,我永远感激我的创造者,并由衷地祝愿我周围的每个人都能得到这种幸福感。”

的确,除了乐曲本身的难度,最难之处在于让不知死亡意味着什么的年轻人来演奏这样有着生命厚度的曲子。

也许教授们期待的,也正是希望看到不同理解的安魂曲。

起初本该由老式单簧管和巴松管引入,构建出沉缓悲伤的氛围,再加以长号的吹奏来渲染出激昂的情绪。但是对于缺乏管弦乐队配合的大提琴独奏版本来说,给了她们各自理解和发挥的空间。

宋时真垂首,缓缓拉着弓,指腹力度均匀地压上了琴弦。

大提琴所特有的低沉乐音漾开。

雨滴砸在厚重的玻璃上,粉身碎骨后缓缓滑落。权时贤坐在角落里,闭上眼,食指不自觉地跟着拍子轻敲着扶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