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荣华富贵也是一样,热衷权势并没什么错,只是不能叫富贵迷了眼。为着一己私利,什么都做得出来。你只看到她为富贵送了命,可你可曾看见贾家的荒淫无度?多少人曾因他家遭了罪。他们放不开纸醉金迷,却又贪图享受不求上进。稍微有人奉承,便飘飘然不知所以,多大的帽子都敢往自个儿头上戴。玉儿,江湖上有句粗话,叫做出来混,总是要还的。他们如今受的罪,全是偿还当初欠下的债。”
黛玉听后默然无语,半晌才道:“那外祖母她们,会如何?”
文湙笑着摸摸她的头道:“不必担忧他们,若是往后安分守己,不过是做个田舍翁罢了。陛下向来重诺,贾元春已死,祸首是宁国府父子,荣国府终究罪不至死。”
听到这里,黛玉也松了口气。外祖母他们,若是能如平常百姓那般活着,未必不是好事。
林家与贤德妃娘娘,终究并无多深感情,她又只是一介妃嫔,也并无为她禁喜乐的道理。是以二月十二这天,林府依然宾客满堂,为他们的大小姐庆贺及笄之喜。
黛玉的及笄礼,自然是及其盛大的。本来请的是伯娘王氏做的正宾,但王氏思虑再三,还是拒绝了——她的身份,终
究不能为黛玉增添半点分量。
文湙感她用心,便又亲自去请了顾夫人做正宾。如此一来,顾舒嘉便不能做赞者了,不然人家该说林家太巴着承恩候府了。按理是要请贾家的姐妹的,但她们中实在是挑不出人选,又怕再闹出什么事儿来,便又请了方家三姑娘方知薇。
这一场及笄礼,文湙精心准备,连来宾都是经过他左思右想细细挑选的,怎容得出现一点儿差错。看着自己亲手养大的女孩儿,一席盛装跪坐在蒲团上,脸上绽放着自己最想看到的笑容。顾夫人手上拿着的发簪,是自己用和田玉亲手细细打磨而成,丝丝纹路,构成一朵永开不败的芍药花。
文湙脑子里曾有一个声音问自己:“这世上若没有一个人能照顾她,照顾得比你还好,那你还有什么理由送她去到别人手里呢?”
这个问题,他反复思量过多次,却始终没想清楚什么才是最好的选择。偏偏这样的事,没有一个人可以商量,他得用自己的自私来决定两个人的人生。直到上次黛玉西大街遇险,他用了此生最大的力气去控制自己不亲手掐死薛蟠,他才终于明白,选择,从来只有一个。
当年我从你父亲手中接过了你,你却偏偏要贴着我心头的每一寸肉生长,事到如今,我拔不下你,那便请你继续长在这里吧。
文湙笑着道:“从今以后,你小字长乐。”
我许你,从此长安久乐。
不过今年实在是多事之秋,不管有什么事儿要办,都只能押后。过了年,兵部就提议西山大营与大同军换防,理由是西山大营耽于安乐太久,恐疏于武事。
理由很正当,正当到完全无法拒绝。
再之后,山东巡抚上报,去年修的河堤似乎有异,请朝廷派人查看。钦天鉴也报说今年有大雨,黄河实在是不容怠慢的大事。这样又苦又累的远差,当然不能叫另外两个年纪大的去。
三月份,文湙便出发去了历城,除了身边伺候的小厮,便只带了贾政。走之前他在书房取出了当初林海交给他的放妾书,用特地从黛玉那里要来的松烟古墨,添了一笔。
第71章 寄住
文湙离京前,特意亲自将黛玉送去了荣国府,请贾母帮着照看两个月。
于是山水有相逢,黛玉又回了荣国府暂住,不过因为贾宝玉和史湘云夫妇还住在怡红院,黛玉便不去园子里和姐妹们顽了。文湙另请贾母在她近前找了个院子,并小厨房等一应物件都备好,采买的也都是自家带的。
这回的寄住,可真就是住着而已了。一应生活起居,与在家并无二致。听说文湙过来与贾母谈的时候,是给了银钱的,也不知道是真是假。总之黛玉上到身边伺候的,下至屋里摆设的,全是自带的。甚至连园子里巡夜的婆子都是自家的——文湙不放心贾家人。
黛玉本说不过住一两个月,不必麻烦,可文湙却吩咐道:“我不在京这两个月,你便在这里好生待着,除了宫里相召,其余宴会一概不要参加。如此一来,若是不经点儿心,哪里能住得舒坦。”
他这一举动,不说许多外人不能理解,这两家不是说不大相合吗?就是黛玉也不大明白,就算是不放心她一人在家,也大可以搬去族长家里住着,岂不比荣国府来得相宜?
但文湙不过略有深意一笑:“待过几日,你就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