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黛玉与湘云都不在,但众人只要一想想大观园中曾来过那么多的姐妹,但却尽数散去,连诗社都再凑不出人,忍不住各自心生悲凉之念。

【当时妙玉续诗之后,黛玉与湘云都赞赏不已,说是“可见我们天天是舍近而求远。现有这样诗仙在此,却天天去纸上谈兵。”1可见妙玉的诗才是真不同凡响,但是却从来不在人前表现,只在黛玉、湘云等一干知己面前才表露一二罢了。】

【有趣的是,妙玉为黛玉湘云续的这十三韵,看似是描写景物,但也有人认为这诗是对未来的预言。其中一句“钟鸣栊翠寺,鸡唱稻香村”2,有可能意味着贾府被抄家之后,大观园中仅有栊翠庵和稻香村未受波及,意味着仅有李纨和妙玉,有可能有力量对荣国府施以援手。】

"啊!"

贾母一听,惊呼失声,心道莫不是妙玉的师父今早降坛所说的“因果”,就是说的这个?

【但是这只是猜测,不能算是直接证据。所以兰兰在这里只是先提一下,稍后还会再和小伙伴们一起讨论。】

【至于妙玉的清高孤傲刚才兰兰和大家已经讨论了很多,结论是她平等地歧视自己认为庸俗的所有人,兰兰在这里也不再螯述。】

【至于有钱……兰兰借着这个话题,来谈谈"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这句判词。】听到天幕终于愿意解释这句古怪的判词,妙玉双眸一紧,继续聚精会神地静听。

【邢岫烟评价妙玉这个人物, "僧不僧,俗不俗,男不男,女不女",评价得其实十分贴切——出家人不都应该是念经拜菩萨的吗?不,妙玉不

是。在前八十回里,妙玉有限的几次出场就是沏沏茶,修剪修剪花木,写写拜帖,至多和黛玉湘云联了一次诗。书中有写到她去做那些出家人日常要做的事吗?好似从来没有。】

就见妙玉扁了扁嘴,似乎并不以为然。佛祖么,在心中就可以了。

【我们再来看她的思想境界,按照邢岫烟的说法,妙玉常说: “古人自汉晋五代唐宋以来皆无好诗,只有两句好,“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3。这是南宋范成大的诗。这句诗的大意是,纵然拥有千年门第显赫,家世绵延,但人到头来还只是需要一个“土馒头”,也就是坟堆堆,意味着人终归是要死的,家世门第什么的,都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

【所以,妙玉自称是“槛外之人”,甚至还在给宝玉的拜帖上写了“槛外人”。】

【但问题是,妙玉这个“槛外人”,她住在哪里呢?——住在大观园里,住在贵妃的省亲别墅里。她来到荣国府是为了托身此处以求庇护的。这就很讽刺了,小伙伴们,她这不就是还住在“槛内”,又哪来的资格说自己是槛外人呢?】

【这是兰兰认为曹公用“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来评价妙玉的第一个原因。如果你真的一切放下,四大皆空,你又为何要托身于权贵之家以求庇护?你若视一切富贵财物如粪土,你自己又为何收藏了那么多的珍贵玩器,什么“晋王恺珍玩" "苏轼见于秘府”, “只怕你家里未必找的出这么一

个俗器”,你心里其实依旧执着于这些外物,又怎好意思言之凿凿说自己是四大皆空呢?】

这一连串的问话,如同一盆水当头泼下,妙玉的脸色顿时褪得煞白,面无人色地一连倒退好几步,脚下一绊,这才勉强停住。邢岫烟在旁见了,连忙上前去搀扶。

此间恐怕也只有邢岫烟明白——这次天幕上说的是诛心之言,所针对的,是妙玉多年来所笃信的真理,亦是她一直如此孤傲的根由。所以妙玉才会显出这样一副大受打击的模样。

但也有人听了这话十分趁愿,李纨听了就差点儿没当场笑出来,但想想这么做实在不厚道,自己也不是没有过被天幕一顿狠批的时候,连忙用手握紧了嘴,低下头。

【另外邢岫烟还透露了一点,就是妙玉虽然是信奉佛教供着菩萨的出家人,却喜欢庄子,常赞文章是庄子的好。这一点也很奇怪。妙玉是个女尼,但是她学的却是

老庄。再加上妙玉的师父善演先天神数,后四十回里又写妙玉会扶乩,这听起来就更离谱了,兰兰竟觉得,邢岫烟那句“僧不僧,俗不俗”,应该改成“僧不僧,道不道”才对!】

【这是兰兰认为妙玉“云空未必空”的第二个原因。她的思想接近老庄,却与佛家的“四大皆空”是不完全相同的。】

【…:摩多摩多!】

【天青色等烟雨:兰兰再多讲点。】

【23333:不知道妙玉本人听见会作何感想。】妙玉大约正在崩溃中,扶着邢岫烟的手,一字都说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