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想要,有人想学。

墨家看到这东西,比农家、医家、道家的听说“长生不老丹”还要疯。

一个个平时沉默寡言的墨家人,现在别提有多热切了。

看天书上的“收割机”比看自己老婆还热切。

别说别人,就连刚刚还在打趣自己夫君的黄月英,现在也是目光灼灼,笔下一刻也不停地在画着那“收割机”,也不忘催促身旁的夫君。

“你别画的太写意,写实一点,我研究的时候要用的!”

和黄月英笔下的“收割机”分解图不同,诸葛亮笔下的是小农庄的风光。

多漂亮的地方啊。

正是稻田收割的时候,坐在那收割机上收割稻子的人脸上挂着的是轻松自如的笑。

田旁边是透明有些许反光的房子(大棚),里面种的依稀可见是瓜果。

出镜的人有忙着秋收的,有在用网捞鱼的,开着模样奇怪的两个轮子的收割机(摩托车)在路边飞驰的。

无一例外的是,和现在战乱的人们脸上的忧虑愁苦不同,他们的脸上是轻松,是惬意,是生活美满。

多好的生活啊,他诸葛亮有机会看到吗?

诸葛亮不愿意跟着不重视百姓的人打天下,他迟迟到现在依旧未择明主,不是待价而沽,而是想给自己,也给天下找到一个更合适的人。

天书展示的画面,太贴诸葛亮的心了,未来会是这样吗?那太好了。

“诸葛亮!让你画收割机,你画的是什么!桃源闲居是吗!”黄月英自己画完,画面切换到了牛羊的时候,她想着看看夫君的作品,对照互相修改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