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不急,娘一直在催呢。”
杨平还要起身去干活,阿真一把按住他,定定地看着他:“既然娘这么着急,她为什么不来帮着干活?”
乡下人家,农忙起来谁不是全家男女老少齐上阵,偏偏刘秋杏不一样,她只负责在家煮几天饭,就觉得自己功劳很大了。
刚才吃饭的速度太快,杨平确实也想喘口气,于是顺势坐着,好笑地看着阿真:“妹妹,你怎么忘了,娘干不了活的。”
“我没忘,我就是越想越不服气。娘不下地,只会一个劲催促我们。哥哥,你太辛苦了,这么多年帮黎家干活,不仅没有工钱,甚至连他们家的一碗饭都没吃过。”
第69章
刘秋杏是位奇女子。出生农家, 也不缺胳膊少腿,偏偏就是不会干农活。
她嫁人后第一回下地,是跟着丈夫杨富贵去割草。几镰刀下去, 她就把自己的手割伤了, 然后就是看大夫,在家歇着养伤。
歇了一个多月,伤终于好了,她便拿起锄头再次跟着丈夫下地。结果几锄头下去,把自己的脚背挖伤了,然后又去看大夫, 在家歇着养伤。
等养好伤, 她第三次跟着丈夫去干活, 把地里刚收割下来的粮食往家里搬,结果半路上摔了一跤,不仅粮食洒了一地, 她还把自己的腿摔断了。
她嫁过来短短半年,就受了三次伤,看了三次大夫,抓药无数。那一季地里的收成,几乎全贴到她的药钱上了。
杨富贵实在是怕了, 不敢再叫妻子下地。
起初村里不是没人在背后说刘秋杏的闲话,干啥啥不行,看大夫倒是第一名。有人说她是故意的, 就为了躲避农活。可人家确实腿都摔断了,再偷懒也不至于把自己害成这样啊。
再加上杨富贵也在外边帮妻子说话, 慢慢地,村里人便接受了刘秋杏不能下地这件事。
从此, 家里的农活便由杨富贵一个人承包了,有时忙不过来,亲戚们都会来帮忙。刘秋杏只负责家务活儿,是村里最轻松悠闲的妇人。
等到后来,杨富贵因病去世,那时杨平也有十几岁了,接手所有的农活。等女儿渐渐长大,刘秋杏便教她干家务活,全都学会以后,刘秋杏就彻底撒手不管,家里家外都是由一双儿女在操持。
村里人都说刘秋杏的命最好。丈夫在时,享丈夫的福。丈夫没了,就享儿女的福。
后来,她无私地照顾父母双亡的黎梦川,更是在村里积攒了好口碑,人人都夸她是个大善人。甚至不少人说她之所以命这么好,就是因为心善的缘故。
想到这,阿真不由地冷笑一声。
在原剧情中,杨平为人老实,对刘秋杏的吩咐向来都只会顺从。而原主则不一样,有自己的小心思。她能听从刘秋杏的安排,经常去黎家打扫做饭洗衣,甚至还愿意帮着做黎家的农活,都是因为她瞧中了黎梦川,想嫁给他。
黎梦川虽然回了乡下,但陆嬷嬷坚持认为他该去上学堂。只有读书,以后才会有好的前途。
读书是最费银子的,束脩、笔墨纸砚,样样都需要银子。办完黎思远夫妻俩的丧事,黎家只剩下十多两银子。陆嬷嬷又坚持要给少爷好的生活条件,吃好的,穿好的,不肯委屈他半分,这些银子,只一年就花得精光。
幸好还有刘秋杏,她替黎家扛起了大旗。黎梦川没银子交束脩,她出。黎梦川想吃肉,她买。黎梦川的衣裳破了,她给做新的。
可以说,黎梦川只有回乡下的头一年花的是他自己的银子,之后的这么多年,都是由杨家在供养着。
阿真越想越不值,便对杨平说道:“这世上没有笨人,只有懒人。农活又不是考科举,学会能有多难?娘从来不下地,只会使唤我们。哥哥,你一个人干两家的农活儿,实在太累了,娘却从来没有心疼过你。”
“娘不笨,也不懒,她只是干不了农活。”杨平好声好气道。
他从小深受父亲的影响,认为母亲就是不能下地,做不了一丁点的农活。
阿真恨铁不成钢地看着他:“不说你了,就说我吧,娘总是叫我去黎家帮忙干活,理由是陆嬷嬷年龄大了,干不动,而我还年轻。都是些家务活儿,娘自己也能做,可她为什么不去,却只会吩咐我呢?”
杨平奇怪地瞅了她一眼。心想,明明你自己也很乐意的,不就是为了能够多看黎少爷几眼吗?不过他可不敢这么说,只是劝道:“妹妹,你别多想,娘也是为了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