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氏声音越大,态度越蛮横, 在秦高明眼里就越发坐实了她在欺负人。
短短几天,秦氏就积攒了满肚子的委屈, 偏偏又没人诉说,正打算把女儿叫回来,替自己主持公道,秦香巧竟然主动回娘家了。
秦香巧是哭着进门的,一进门就开始哭诉,说夫家不把她当人看。
秦氏顿时吓得顾不上自己的委屈,赶紧询问怎么了。秦香巧哭哭啼啼地把事情说了一遍,秦氏终于明白了。
原来,上次秦香巧从娘家回去,也不知道夫家从哪里听说了秦家人的行为以及种种言论,便要求秦香巧也要照着做,否则就是不孝。
谁不喜欢被人当成太后般无微不至的伺候着?秦香巧的婆母赵氏也不例外。人本就有惰性,一旦有了正大光明的理由偷懒,谁还愿意干活?
起初,赵氏要求两个儿媳都要向秦家的儿媳看齐,还没几天,大儿媳就不干了,口口声声她的娘家没有这传统。她有丈夫帮着撑腰,再加上她娘家人全都来了,帮着理论,赵氏只好作罢。
她放过了大儿媳,却没有饶过小儿媳秦香巧,她说得还很有道理:既然这是你们秦家的老规矩了,你应当能做得比你娘家弟妹更好。
秦香巧的丈夫跟大伯可不一样,赵氏向来更疼小儿子,因此秦香巧的丈夫跟母亲关系很好,一旦婆媳有矛盾,他总是站在母亲那一边,甚至还掉转头劝妻子:你好好做孝媳,也是给咱们的儿女积攒好名声,将来说亲也更容易些。
秦香巧无言以对。
以前她借着娘家的好名声,偷了多少懒,如今全都加倍还了回来。以前她冷眼旁观自己的母亲是如何折腾阿真的,还满心不以为然。孝敬婆母,那不是天经地义的吗?怎能叫苦叫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