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绣庄掌柜直接把银子交到阿真手里的,她也没多说,径自挑了一块银子出来,放到伙计手里,然后不容置疑地对杨家人说:“快挑,银子我已经给了。”
杨父杨母怔怔地看着她。
阿真在张家呆了将近两个月,养了一些肉出来,肤色也白了许多。加上她此刻穿的还是张家给做的衣裳,从外表看,她和他们都不像一家人。
不仅仅是外表变了,阿真的气质也和以前大不相同。杨父杨母倒没有多想,只是觉得张家毕竟是大户人家,又讲究又体面,哪怕拉头猪进去逛一圈,出来后也会和乡下的土猪所有不同。
这比喻虽然有些糙,但杨父杨母确实是这么想的,他们把阿真的变化归结为是在张家受到了熏陶。
况且,杨父杨母活了大半辈子,往上数三代,家里都没出过像阿真这么会挣银子的人。一时间,他俩甚至都不敢反驳阿真的话。
杨父深吸一口气,对杨母说:“也罢,女儿大了,会挣银子了,比我们厉害得多。她是个有主意的人,就听她的,只当是她对我们的一片孝心。”
“就是就是。你们养我一场,难道我还不能孝敬你们两身新衣?”阿真笑着附合。
成衣铺的掌柜在一旁凑趣捧场:“这姑娘真可孝顺,你们养了个好女儿,以后还有大福气呢。”
杨父杨母被夸得心里美滋滋的,但是他们也没乱花,只冲着最便宜的粗布成衣,各自挑了两套。
阿真又对弟弟妹妹们说道:“你们三个也赶紧去,一会儿挑完还要去别的地方。”
有新衣穿,弟弟妹妹自然是高兴的。他们也不敢乱来,学着爹娘那般只肯各自选了两套粗衣。
虽然是粗布的,但是比身上的可要强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