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有人胆大不介意,可王家宗族那边还有人呢,分银子也轮不到她一个出嫁女。
至此,陈王氏算是彻底心灰意冷,打消了趋炎附势的心。如果命里注定没有,怎么折腾都不会有的,说不定还会偷鸡不成蚀把米。
想到这,她看了一眼阿真。
如今的阿真出落得越发标致了,偏偏是个心里很有主意的人。她和丈夫早就商量过了,与其像阿玉那般人财两空,还不如跟阿真好好相处着。不管怎么说,每年的粮食孝敬可是实打实的。
难得陈家夫妻俩转变了心思,等陈王氏下次再来,就带上了一份她亲手做的小咸菜。
看着还挺干净的,阿真给面子尝了一口,是原主记忆中的小时候的味道。
陈王氏再也不敢提额外的要求,就怕惹恼了阿真。阿真见她上道,做人识趣多了,于是在她临走时,包了一盒点心叫她带上。
接下来的这些年,阿真保持着每年出两副精品的速度,银子虽然赚了很多,但她的生活开支依然还是没怎么变,家里的下人甚至都没有多添一个。
她觉得只要够用就好,不必讲究前呼后拥的排场。
每当城里有了天灾,她总会捐银捐物,反正银子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不如积德行善。
也因此,她虽然一直没成亲,但名声却是极好的。
陈家这些年因为每年有阿真的孝敬,生活压力小了许多,慢慢地也积攒下一些银子。等陈大志长到十六岁,该成亲了,陈王氏不再好高骛远,挑了一个老实勤快的姑娘,两家算是门当户对。
陈大志成亲那日,阿真没有去,只是随了一份礼。这份礼并不贵重,算是很普通的规格。即便这样,陈家人也不敢埋怨,能送礼就说明她是把娘家放在眼里的,他们已经不敢再奢求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