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页

将皇帝的责任摘干净,林长济才提出自己的谏言。

他紧抓“选贤”这一核心,分别列举了“文选和武选”的具体措施,对过往选拔人才提出了修正弊病之策。

洋洋洒洒三千余字,这才收尾:“臣不识忌讳,干冒天威,无任战果顾越之至。臣谨对。”

用工工整整的馆阁体誊抄在题纸上,也差不多到了收卷的时间,林长济挂起毛笔。

……

殿试结束后,林砚再问他答了什么内容,林长济大致一说,便让他冷汗浃背——他到底是低看了林长济。

原来他从不是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腐儒,他或许是温润如玉的君子,他可以“怡吾色,柔吾声”的阐述见地,但他并非没有风骨。林砚知道,不论殿试成绩如何,他都将比自己走的更远。

林长济又问这次的文章如何。

林砚摇头笑道:“你的文章远胜当年的我,所以,我已经不能给你任何建言了。”

作者有话说:

殿试题目参考嘉靖四十一年殿试题,有改动。

抱歉呀各位宝子,我以为像感冒那样烧一天就好了,结果断更这么久。。

在线求退烧方法,三天了,烧傻了快,傻到哪种地步呢?把体温表扔一边,把外壳夹于腋下。。t_t

第46章 、小传胪原则上, 殿试是由皇帝亲自主持的考试,但动辄几百份试卷的名次,也不可能全部由皇帝钦定。大部分的工作仍由读卷官完成, 最终再由内阁阁员向皇帝举荐十余份试卷, 由皇帝亲自裁定一甲三人的名额, 其中未被选中的,也会排在二甲前列。

又因阅卷时间仅有一天, 会试前十名的试卷会被提前选出, 另外再选三五篇,凑出来呈送御前,既是为了节省时间,又能表示对会试考官的认可。至于在糊名的前提下, 如何精准的挑出会试前十的卷子, 倒不必担心,弥封官早已做好了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