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湘哭笑不得,“三哥,一件衣服七八块钱,放在农村大集上您觉得咱妈她们会不会买?”
在买衣服需要布票的年月里,钱不是最要紧的,布票才是最要紧的。
她刚才看了一眼,那些外套一共就俩尺码,大的尺码和小一点儿的尺码,都挺肥大的。农村这时候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也就这两年的事儿,生活条件的确有了提高,但也不至于太高。大家做衣服习惯做的肥大一点儿,冬天的时候套棉袄穿,春天的时候脱了棉袄套毛衣穿,再热点的时候直接单穿。一件外套可能穿三季,又不用布票,七块钱是他们能承受的价格。
秦湘说完,秦洋就思索了一下,好像还真是这样。
但秦湘的大手笔还是将秦洋镇住了。
就算只有俩花色,这么几百件衣服也不少钱了,而秦湘除了手里那些袜子,全部家当也没一百块钱。如果做成了,大赚一笔,卖不出去,那估计她这妹子后天都别想走了。
秦洋一提醒,秦湘反而想起来了,对秦洋道,“待会儿价格谈拢,三哥你帮我把那些普通的棉袜和锦纶袜子一样拿一百双出来。衣服是卖,袜子也是卖,一块试试水。”
说完她又对米红军道,“原来我只想着衣服了,给你十块钱,现在加了点儿工作,我多给你两块钱。”
只是秦湘这一通操作早就将米红军震瞎眼了,这会儿哪敢说不同意,生怕秦湘不带他玩呢,忙点头,“我听湘湘姐的。”
秦洋听这称呼警惕的看了米红军一眼,看的米红军直接一个哆嗦。
没多会儿何副厂长来了,直接道,“厂长答应了,我这就让冯主任给你提货。”
秦湘松了口气,又提其他要求,“您看我也没家伙事儿,我看咱仓库有辆板车,能借我用用吗?”
何副厂长一愣,随即笑了起来,冯主任挥手,“拿去用。”
甚至还贴心的给秦湘拿了一个放电池的喇叭出来,“这可是好东西,我们厂长当初从羊城弄回来的,借你用用。”
秦湘眼睛顿时亮了起来,这可是好东西,到时候还能省了她的口水了,要是她能买一个就好了,到时候去赶集的时候别在腰上,随时都能吆喝。
时间不等人,何副厂长迅速的拿了合约过来,看清楚条款,秦湘利落的签了字盖了手印,瞬间负债两千五百块钱了。
看着上头的数字儿,秦洋都替秦湘捏了一把冷汗,孙铁树更是震的说不出话来。两千五百块钱呢,他一个月工资一百,不吃不喝也得两年多的工资呢。
这么一个小姑娘,竟然有这样的魄力,就冲着这份魄力,他都服气。只要秦湘这次真能将衣服卖出去赚到钱,以后他说什么也得打好这个关系了。
秦湘招呼米红军将外套和裤子连同她那些袜子,都搬到板车上,满满登登一车子。
看着简陋的班车秦湘犹不满意,又借了两大块纸板,找了黑炭在上头写上:工厂清仓,一件八元,两件十五!在最下面还加粗写上:不要票。
写完,将牌子往板车上一放,喇叭往腰上一别,秦湘舒了口气,手一挥,“走着,赶集去。”
第29章
其实秦湘明白, 利用赶大集薄利多销只能赚一波快钱。
因为目前阶段的大集,大多是当地人拿自家的东西去集上卖,像自家养的鸡鸭鹅, 自家种的菜种的粮食,卖完之后再买自己需要的东西。干个体户的目标瞄准的也是城里的有钱人而不是农村人,本钱不够又有点余钱的最多弄点针头线脑。
等过上两年个体户多了, 看到了农村这个市场, 再想去集上赚钱就没那么好赚了。为了能卖出去, 价格只能往低了压,因为一旦高了,省吃俭用习惯了的人是很难认可这些东西的。同样价格的衣服, 在赶大集的大娘大婶儿们看来, 款式新颖料子一般的衣服, 可能还没款式一般质量上乘的衣服有吸引力。
至于服装厂, 以前真的没往这方面想过农村这个市场吗?
其实挺难的。
以前的时候农村人想买衣服要么去县里的百货商店, 要么去公社里头设的供销社,买东西要钱要票, 非常麻烦也非常难。服装厂作为给这些单位供货的单位, 一直处于百货商店求着服装厂的位置。服装厂被人求惯了,突然间政策变了,市场上出现了许多南方过来的新鲜款式, 人家不稀罕你的东西了。
他们首先想到的不是去看看自身什么问题, 去试图找新的道路解决问题,他们只会站在原地,追着原来的路子追问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