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梅对这事特别上心,每天一早一晚都仰头看天,生怕天气不好豇豆霉,没想到连着四五天大太阳,晒得特别好。
最后拢起来一过称,出了八斤半,加上收的那些现成的,一共30斤9两。
晒完这批,暂时没再收了,抢收接近尾声,社员们开始忙活自家的自留地,同时也都惦记着接下来分粮的事情。
计算自家人的工分,合计能分多少,收拾地窨子啥的,再大的事也没有分粮重要。
分粮还有些附加的东西,比如地瓜秧、玉米秸、玉米骨、高粱秆子、豆秧等等,队里留一部分做饲料,其他的分到社员手里,有的当柴火,家里养猪的也能做饲料。
就连刨出来的玉米茬,都会在晒干后分下去。
老少知青们也都动起来。
不光新知青惦记着从老乡手里买粮,有些老知青也惦记。这时候能不倒欠大队,还有余钱从老乡手里买粮,都算好的。
在场地摊晒玉米的时候,邱则铭拿竹耙子来回勾着,慢慢挪到周嘉妮身边,小声道:“细粮能再匀你十斤,粗粮…你要多少?”
上回那些跟邱则铭银货两讫了,这次合作再另算钱跟票。
周嘉妮小声回他:“你能给多少?给多少我要多少!”
邱则铭觑了她一眼,周嘉妮道:“不是我自己吃,我往省城寄。”
这倒不纯是借口,家里人勒紧裤腰带给她攒各种票,现在能搜罗到粮食,当然得给家里寄些过去。
邱则铭道:“那粗粮先给你三十斤吧,细粮十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