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做了这么久的生意,可谓是老熟人了。
在门口跟顾老板打了一个招呼,宋老板就往店里进去吃饭去了。
顾明宴让店里的员工送了一碗骨头汤给宋老板,是他们店里用猪大骨和萝卜玉米炖出来的汤,熬了几个小时的骨头汤浓白鲜香。
这个汤一喝就知道是好汤,骨头还是从他那里买去的。知道是顾老板让人送给他的汤,吃过饭出去的时候宋老板还跟顾老板道了一声谢,还说道:“你们家的这个瓦罐肉也不知道怎么做的,我卖了这么多年的猪肉,才知道原来猪肉也能做得这么好吃了。”
“不客气,好吃的话以后常来啊,也多帮我们介绍一些顾客来。”对别人夸他们家的东西好吃,小顾老板笑得一双眼睛都弯弯的。
“一定一定。”宋老板吃饱了肚子,腆着一个大肚子就走了。
回头宋老板还真的逢人就说菜市场外边开的一家瓦罐肉的东西好吃,介绍了不少的客人到顾老板的店里吃饭了。
不过让顾明宴没想到的是,这一天他堂哥和周城也给他送了花篮,这一次两个人是在同一家店订的花篮,送花篮的老板一次送了四个花篮到他们店门口,拿的是两张单子给他签。只是两个送花的人都没有出现,一个是人不在新明市这边,一个是人大概还在店里忙,相比起到分店来吃饭,他堂哥到总店那边去吃饭还要近一些,就不会舍近求远了。
这天他们新店开张的生意还算是不错,晚上关了门后顾明宴算一下这一天店里的营业额,虽然比不上他们在车站对面开的那家店的生意好,但是营业额也比他们之前在这里摆的小摊子高出了许多,看得出来这里的新老顾客都是相当的给他们面子了。
不过这只是一个开始,还要看后面的生意是不是能每天都保持在这个数目,或者是能比现在的营业额更高一些就更好不过了。
车站和菜市场这两边都是人流量相对大的地方,不过两个地方做比较的话,肯定是车站那边的人流量要更大一些了,菜市场这边稍微差一点,所以肯定人多的地方生意就会更好一些的了。而且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车站那边往来的大多是出门或者是回来的人,这些人出门在外,肚子饿了都少不了买点吃的东西;但是菜市场这边的人,很多是住在附近的居民,每天出门买个菜就回家了,很多是舍不得在外边买东西吃,也有部分是在这附近做生意的小贩和干苦力活的人,这部分人可能会比较经常光顾他们店里的生意。
通过这两个地方的环境和人员的对比,这也有了两个地方营业额的差距,这就让顾明宴的心里突发一个奇想,要不以后他们的店就跟着火车开,火车到达的地方他们就开一家门店,这样来来往往的旅客都认识他们“好味瓦罐肉”了,他们“好味瓦罐肉”也能通过这样的方式打出知名度,把他们的店开到大江南北,这也不失为一个开店的方法了?
当然如果能在每个有他们“好味瓦罐肉”的地方多开几家店,那也能节省下来一些人力和物力。
像是今天开的第二家分店,店里卖的肉和包子馒头、还有茶叶蛋这些东西都是从总店那边送到新店来的,分店这边只要熬个汤炒、每天两个青菜就可以了。这样分店这边就不需要另外的安排采购员,也不需要安排员工凌晨两点到店里上班,分店的员工是到早上五点才到店里上班的,店里一天安排两个班次的人员上班就可以了。和总店那边相比,分店这边等于是少安排一个班次的员工上班,少请了好几个员工,节省下好几个员工的工资了。
如果按照这个模式的话,以后他可以在每一个地方开一家总店和几家分店,分店卖的东西统一从总店出,这样其他的分店就能节省许多人力和物力,等于是节省下很多人力的成本了。
别看少请一个人,一个月节省下来的工资不多,但是如果少请十个、百个呢?一个月下来要节省多少钱,一年下来又节省了多少钱,十年呢二十年呢?这可就是很大一笔钱了。
越想顾明宴就觉得这个办法好,这样的话,市里还可以再开几家分家,等手头上的资金宽裕一点的话,可以继续往外开创新市场。只是这个市场这么大,光是凭他一个人怕是很难在短时间内开出更多的新店,最好的办法还是请人来帮忙了。
但是要请谁来帮忙,谁能帮得了他干这个活呢?这就是让人有些头疼的问题了。
——不过如果有钱的话,还怕请不到人吗?
分店开张的这两天他大部分时间都是待在分店这边,总店那边有他大姐坐镇,顾明宴没什么好担心的,不过早上他也会在总店那边待一会,然后到分店这边看看,然后还有其余的几个摊子偶尔也会抽时间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