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像现代,是个信息泛滥的时代,大家对各种新兴事物的接受度都比较高,不懂的还可以网上查。对于这时代的人,很多东西都是新兴产物,接受起来也是需要时间的,如果给生物学家说这些,他们肯定一下子能理解,但非领域的人肯定是难。
这生物饲料的技术是领先半个世纪的科技产物,在二塘村是独一份,可以说在全世界都是独一份。
谢饲养员不懂,顾青山自己也没太明白,也解释一懂半懂。
反正,大家只需要领悟到,这东西可以给鸡吃,鸡吃了没问题就行了。
最后,谢饲养员也没有去纠结别人饲料的问题,他只负责送鸡,别人要怎么养不关他的事,到底这食好不好养三个月后来看情况就得了。
养鸡场建起来了,自然需要管理班子和干活的班子。
首先统筹管理人员需要1名,喂养+鸡舍打扫清理需要3名,生物饲料这边的制作需要5名人员,其次就是夜间的值守巡逻人员。
管理人员及喂养人员都需要心思比较细致的人。
管理人员需要有统筹安排能力,要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喂养人员最好也要有一定的文化水平,能吃苦耐劳,最好观察力细致,对养鸡的每一个阶段的症状最好都能记录下来。
经过村干部的观察和讨论,管理人员由林浩暂时担任,喂养人员是同村的二个能干心细的妇女及一名知青,制作生物饲料的活挑了五名村里男人,鸡舍这边半夜值守巡逻就交给了原住牲口棚的人。
这临时的班子就这么搭建起来了。
林浩当场长是庄蓝提出的,昨天她来找顾青山的时候,村干部正在开会,正讨论养殖场管理人员的人选,庄蓝当即提了林浩,一是有私心,二是经过这段时间相处觉得林浩有管理能力。
顾支书和李会计连犹豫都没有就答应了,顾支书肯定是支付自己人上岗,李会计一是给庄蓝面子,二是养殖场很多技术和方法都要依赖庄蓝,林浩和顾家的关系大家都知道,到时候遇到什么紧急问题由他向庄蓝来沟通协调,比外人来当更加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