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停靠大海船,码头的停船规模,周围的库房等都不够用。
燕州府是漕帮的老巢,程子安没功夫与漕帮留下来的残余势力勾心斗角,他差点没将圣上的旨意张贴在了脑门上,官府听话得很,他还特意调动一队厢兵壮声势。
漕帮残余势力龟缩着不敢出头,程子安的差使进行得很是顺当,将建造码头等事情,放给了商户们,当地的官府,朝廷户部,以及商户三方签订了合议,约定了海运码头的规模,工期,如何收费,收费年限等内容。
程子安他们选码头等,从未藏着掖着不说,反而还声势浩大。
漕帮在观望的这群人一看,顿时傻了眼。
燕州府的码头以前哪有这等规模,这是海运要取代陆运了!而且他们发现,原先漕运那群行船的船工们,为了养家糊口,跑去海商处找差使做,苦力们也干劲十足,建造码头等需要力工,建成之后,码头卸货装货照样需要他们。
漕帮本来还想憋着劲,要在运送漕粮上发难。这下他们急了,无需程子安开口,漕帮中机灵之人,主动找到了程子安,以原先漕运银一半的钱,揽夏粮运送的差使。
程子安不费吹飞之力解决了夏粮运输,待燕州府码头的事情完成之后,累积了经验,在其余州府就顺当多了。
走这一趟,除了彻底解决了漕帮残余势力的问题,打通了海道,促进了造船的发展,还大致摸清了各州府的实际现状。
大周地大物博,物产丰茂。各州府都有自己的物产,比如靠海的州府有各种海味,炎热之地的果蔬种类繁多,严寒之地厚皮毛的禽畜类则要多些。
眼下大周的交通不变,也有商户在两地之间来回做买卖,运力成本昂贵不说,路上的损耗也大。
一地若要发展,首先得交通便利,在后世已经成了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