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个电话,许秀芳就打到了农研院杨红梅大姐,张平老师那边,两人也是马上记下了这边的号码,并表示以后要跟农资社这边多合作,农资社那边有不少的老师都有各自的研究方向,需要更多的实验基地,农资社的地理位置就非常好,张平老师说到时候要在这边进行些新品种的实验。
许秀芳当然愿意,直接表示会跟几个村里的人商量,到时候给对方专门划一片土地出来,专门给对方进行种植研究。
……
一个又一个的电话打出去,其实许秀芳本来还想给远在香江与海外的白月、马先生等人也打一个过去,可惜那种越洋电话暂时打不了,就作罢了。
除了许秀芳外,许宏达、谢大全等人,也都拿着电话试用了一下,给自己认识的在外地的人打了电话。
大家都高高兴兴的,确定没有问题后,又开了个小会,才散了。
第134章 相亲
通电又通电话后, 黑山深处的生活,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再也不用点煤油灯,可以说是从很原始的深山生活, 变成跟城里也没有什么两样了。
况且, 农资社这边需要大量的人手工作, 只要勤劳肯干,绝对不会再有饿肚子的情况发生了。
家家户户, 还没有到年底呢, 手里就已经攒下了一笔钱票。
因为这, 农资社下面的十几个村子的年轻人的婚嫁问题,都变得很好解决。
年轻小伙子不愁娶,大把外面的姑娘愿意嫁过来。
只要一嫁过来, 吃穿不愁, 还可以去农资社干活, 赚取一份工资, 过年过节农资社还给发福利, 待遇比镇上的城里人都要好,因此, 就连镇上有年轻姑娘的家庭,都想要打听坝谢农资社这边有没有合适的小伙子。
除了年轻小伙子, 村里年轻的未婚姑娘,那也是婚嫁市场的香饽饽,有着农资社这一层关系, 别的不说, 想要从农资社这边购买产品,那也是一条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