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秀芳摇摇头,轻轻笑道:“咱们坝子村跟谢家村两个生产大队,本来就艰难,农资社这边还要占去一部分的工分,对于他们来说负担太重。之前农资社什么也没有,启动都困难,什么都赊账、记账……也是无奈之举,既然我们现在手里有一部分资金了,那就没必要还让生产队来负责了。”
谢清能听懂许秀芳的话,但并不是特别的理解,她跟许秀芳的关系很好,也没有掩饰,就直接问:“秀芳,我懂你说的,可我觉得还是让生产队用工分抵扣一年,这样我们手里的资金就更多了,那留给明年的余地就更多了,不是吗?”
今年农资社运气好,但明年呢?
现在农资社的产品,只有几个供货渠道,国内就只有j省军区,且订购量很少。大头都在广交会上。
在谢清看来,不是很保险。
谢清说完后,就笑着补充了一句:“我是这样想的,这也是我个人的想法。”
许秀芳闻言,笑着点点头,说:“姐,你的这个想法,我跟阿溧回来之前也想过。”
今年农资社的所有开销,全都让2个生产队来负责,他们手里的资金,就能做更多事情了,明年的资金也不用愁了。
这确实非常保险。
然而——
最终许秀芳与谢溧都否定了这个想法。
见谢清不解,许秀芳笑着解释:“咱们农资社之所以成立,就是为了改善咱们大山里面的人的生活,也是为了给大山里面的人多找一条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