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过年,家家户户洒扫除尘,为了方便,乱扔的又多了起来。
张九龄见屡教不改,亲自前去最混乱的几个市坊,走访询问了几日,回来之后,吃了一肚子的寒风不说,还积攒了一肚皮的气。
这天张九龄从外面一身寒意回来,谭昭昭见他神色疲惫,忙将熏笼推过去,倒了碗红枣汤递过去:“大郎快暖和一下,吃碗红枣甜汤。”
张九龄去更洗了出来,坐在胡塌上,喝了半碗红枣汤,道:“昭昭,我后日旬休,家中还缺哪些年货,我陪着你去购置。”
已经过了小年,除了新鲜的肉食鲜鱼等,其余的年货已经完全齐备。
谭昭昭说了,道:“大郎只管自己去忙,我这边都准备妥当了。大郎可是遇到了烦心事?”
张九龄沉吟了下,将这些时日遇到的难题说了,道:“我始终不明白,各个坊里都修有堆放废弃物的小屋,就多走几步都不情愿,什么都往河中倾倒。他们住在河边,竟也不嫌脏臭。”
谭昭昭想了下,道:“没道理可讲,他们的屋子,本就破烂,已经习惯了周边是何种模样,也闻不到脏臭。对于衙门的要求,他们反而觉着是小题大做。说长安是他们的家,定当爱护,但真算起来,长安是权贵士族的家,并非属于他们。”
张九龄神色若有所思,片刻后恢复了轻松,笑道:“昭昭的话,令我茅塞顿开。讲再多大道理,不若给他们好处。既然他们懒得走,就让他们将废物堆在门外,在两户人家的中间,用砖石垒砌一个堆放处,每天由坊正安排几户人家轮流去收拾。这样一来,他们能就近扔,不会再往河中乱倾倒丢弃了。”
谭昭昭道:“这个法子也不错。长安城人太多,相对来说城就小了。治理长安的水与河道,并非一朝一夕能成,大郎还是要耐下性子,有个心里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