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去春来,转眼已过四载。
远靖舟出海四年,未有回信,千余人生死未卜,大家也从一开始的信心满满逐渐生出质疑。
四年未归,不是被海浪吞没,就是在异国丧了命。
总之,远靖舟归来几率渺茫。
其他人暂且不提,苏源的丧命委实是靖朝一大损失。
皇宫里,弘明帝批完奏折,捧着茶杯怔怔出神。
承珩离开的第一千七百三十四天,想他~
福公公侍立一旁,轻声细语道:“陛下,到用午膳的时辰了,可要传膳?”
弘明帝心烦得很,哪有心思用膳,想也不想摆手:“吃什么吃,不吃!”
福公公还要再劝,一人连滚带爬地进来:“陛下!陛下!”
福公公脸色一变,喝道:“慌慌张张,成何体统?”
那侍卫早把什么御前失仪抛到脑后,扯着嗓门喊:“陛下,远、远靖舟回来了!”
“砰!”
茶杯落地,弘明帝衣衫湿透而不自知,死死盯着侍卫:“你说什么?”
侍卫抑制着激动:“回陛下,远靖舟回来了,就停在城郊码头!”
第140章
这四年里,弘明帝大力发展河运,在各地增设码头,用以出行和货物运输。
河运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运输成本,码头停靠费亦为国库添一笔收入,可谓一举两得。
弘明帝还下令修筑河道,使靖朝最大的两条江河,靖江、卢江顺流而下,汇入东海。
远靖舟从东海港口而来,一路逆流而上,可不正好停在城郊码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