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送去京城某一处私宅,那是福公公在宫外置办的住处。
福公公曾同他说过,若有什么要紧之事,可写信送到此处,自有专人递进宫。
另一封则是送往梁守海的流放之地。
是非恩怨,该尽早了结。
两封信递出去,苏源继续宅家,看书练字,充实自我。
当天下午,福公公就收到宫外递进来的信。
信封上明晃晃写着“苏源”二字,他不敢迟疑,忙呈给弘明帝。
弘明帝看完,龙颜大悦,同福公公说:“苏爱卿是个贴心人,得此肱骨,实乃朕一大幸事!”
“这些在背后煽风点火的,着实该死!”
福公公还能如何,只能附和。
半月后,苏源前往翰林院任职。
此时,民间舆论转变甚大。
之前那些传言恨不得将所有功劳扣到苏源身上,将他捧得高高。
生怕百姓们不知道他的所作所为,生怕他不会引起帝王忌惮,顺利活到九十九。
现在的传言,主角是弘明帝。
大致就是:虽然苏源发现了天铃,但如果没有陛下的赏识,没有陛下的英明果断,百姓可能永远也尝不到天铃的滋味。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他们有一位明君。
百姓的想法也从“苏状元真厉害”,变为“陛下真爱民如子”。
去往翰林院的路上,苏源听着陈正打听来的消息,露出满意的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