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学生听完,都对画艺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这一幅画,点睛之笔在于画中画上的桃花,画中女子貌美温婉自不必提,只这两笔桃花,这画便有了情。”先生说完萧安的画,转而评玉如的画,“至于这画中,便是真正的人间百态。”
那画里,江湖人在表演喷火,周围围了一圈人,杂耍者讨生活的艰辛,百姓看热闹的神情,被缩小在这一张画纸中。
其中百姓又以年龄与职业不同,呈现出各自特点,卖糖葫芦的,卖果子的,小孩儿,年轻人,老人,背影,侧影,正面……每一个都不一样,每一个人都画得活生生。
不论多少年后,当人们看到这一幅画时,都能知道,原来当年的蜀郡是这样的,原来在蜀郡曾有过这样一个日子,那日的街头格外热闹。
假如看画人细心些,他们还能发现,在那火光之下,还有一个出众的少年。他像是看着喷火的杂耍,又像透过火光,看向了画面之外的地方。
他在看什么,其他人不得而知,却不难想象。因为火光为他的神色添了一份深情。
不独萧安的画里有情,她的画里也有。
只是她更含蓄,把一份情藏在了无数有情人之中。
赏析的先生只挑了玉如画里的几个人物进行讲解,并没有说到里面那个少年,但萧景昭自然认出了自己。
他穿过书院的众多师生,与玉如遥遥对视,与白天在街上一样。
她鼓了鼓脸,很快地低下头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