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好多好多鱼的小孩脸上笑容没消失过,每看到一条,都会指给宋清雯看,宋清雯跟着小泽一起看鱼,倒也慢慢看出点趣味来了。
宋清雯两人还巧遇了每天晚上都要来鱼塘看鱼的老支书,三人聊了几句,然后站在一起看鱼。
过了一会儿,老支书乐呵地说:“今天鱼塘里的鱼也游得很好,都很精神,好好好。“
宋清雯对着鱼看了又看,没看出怎么好,不过这些鱼确实游得很快活:“支书,今年也是过年前几天起塘捉鱼吗?”
老支书点头:“不错,过年前是个好时候,想买咱们小宋村生产队鱼的单位多着呢,每年卖完鱼还有一些单位或者工厂来问。”
“村里有想过继续挖鱼塘养多一些鱼吗?”宋清雯好奇问,或许村里人有想过多赚钱?
但老支书却摇头:“咱们小宋村生产队不是专门养鱼的,养鱼虽然赚钱,但咱老农民的根是土地,是粮食,这个最重要,赚钱还要排在后面,目前村里维持这样就好,说不定等以后粮食产量提升更多,可以多挖些鱼塘养鱼。”
宋清雯顿悟:“原来是这样啊。”
今年是1970年,杂交水稻还要等几年才培育成功,现在也不是每个农村都能有足够的化肥用来施肥,小宋村也不是贪心冒进的集体,而是稳步向前发展,这就是有好干部带头的好处,像老支书,虽然年纪不小了,但至今仍然每日都会听广播看报纸,可谓是紧追国家发展实况了。
“以后粮食会增产,肯定也可以养更多的鱼。”宋清雯看着鱼塘里清澈的水,和水下游动的鱼,一脸笃定地说道。
老支书一愣,然后哈哈大笑:“我也觉得肯定可以,咱们国家可是在不断发展。”
宋清雯忽然想到杂交水稻似乎就是在琼岛那边做实验,心情激荡了下,但又想到自己不可能看到啊,只能默默祝福一下那位培育出杂交水稻的大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