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0页

当然这个说法也不怎么对,因为虽然吞银子的表面上是这些人,但得到银子的却不止这些人,因为洋十三行的人要维持这么大的盘子也要分出去利益,不但要打点好当地官员,还要往京城权贵送银子,另外了底下的人尤其是打手管事之类的也不能亏待,花出去的银子也是如流水一般。

可这么大一笔银子哪怕就是自己留下一成,几年后也可以说是富可敌国。

这么大的利润,让底下的商户官员做出欺瞒皇上的事情,完全是可以预料的。

儒家一直在喊“不可与民争利”。

可只要稍微去看看历史就会发现,儒家从古至今背后都一直有商户的资助,连孔子珍贵圣人都收了子贡这个商人为徒,还称之为瑚琏之器,号孔门十哲。

拿人钱财与人消灾。

自然文人要对当权者说要重农抑商,可实际上去翻史书考据的话,这些喊的最凶的人其身不是大地主就是背后有由商人转变为大地主的人做金主。

在自己的儿子登上皇位之前,诺敏是不打算戳破这事的,毕竟即便是到了晚年皇上心软导致朝政混乱国库也没多少银子,但军队却一直把控在皇上手里的。

君不见上辈子雍正皇帝当了抄家皇帝,虽然舆论各种的批判,可真起兵造反的一个也没有,到时候大权在握那些人就是砧板上的鱼想怎么摆弄就怎么摆弄。

所以诺敏不敢现在就把这事说出来,毕竟真要是未来不是自己的儿子登上帝位,至少她还有另外一条路走——跑去国外称王称霸,而不像上辈子那样只能束手就擒。

诺敏现在不敢说富可敌国,毕竟赚回来的银子也是要上下打点,还要预留一部分作为储备金,就算是纯利润诺敏也是要和万琉哈氏一族分。但五万两银子和两个庄子两个铺子,对于现在的她而言也只能算是九牛一毛,给十一阿哥胤禌就算花钱买平安,好歹这比上香给佛祖强些,还能听个响。

哪怕就是后面胤禌背叛了诺敏母子,可只要有这事在,胤禌肯定会被背上恶名。不得不说其实诺敏干出这么有些让人觉得“冤大头”的事情,也是因为受了庶妃苏氏的刺激,她可不想重蹈惠妃母子的覆辙。

到底十一阿哥胤禌也是一个皇子呀,理论上说他没有继承皇位的可能,但实际而言他还可以当权王可以搞事,可以在背后捅诺敏母子一刀。

第347章 借事报复

虽然在忙着养子胤禌大婚之事, 但诺敏对于朝堂上的事情还是格外注意,荒草这一次提前结束北巡回来, 是因为京城发生了一起大案!

顺天乡试发榜以后, 中榜名单引发了巨大的轰动,因为上面把朝廷高官的子弟尽列前茅, 部院大臣数十人的孩子也都取中, 而寒门子弟却没几个。

这事原本在发榜的时候就有人闹了起来, 不过碍于有很多人得利, 所以被人压了下去, 再说最初那些人也就只嚷嚷而已拿不出什么证据来, 凡事至少表面上得讲究证据。

皇上知道这事不?

他是知道的。

但就算被古人认为是最公正的科举, 其实也不乏走后门作弊的情况, 只是给了寒门农家子弟一条出路相对而言公平而已。

皇上最初只是以为是几个落榜士子喝了马尿脑子一抽,大声嚷嚷起来发泄一下没有中举的失落而已,这种事情每年科举后都能看见。

所以皇上根本就没理会这事, 该干嘛干嘛, 却没有想到下面的人看见皇上这副态度气焰更加的嚣张,公然把那些闹事的士子抓了起来给了处罚,然后这事就闹大了。

有的考生写成文章张贴的街市上, 揭露考官不念寒士之苦, 利欲薰心,趋炎附势,把朝廷高官的子弟尽列前茅,部院大臣数十人的孩子也都取中, 不问文章优劣,只问给多少贿赂钱。

结果,满汉富豪大室一片欢腾。文章中还列举了大学士王熙、李天馥,尚书熊一潇,左都御史蒋宏道,湖广巡抚年遐龄等子孙通贿中举的情形。这次乡试的正副考官是修撰李蟠、编修姜宸英,于是便有“老姜全无辣气,小李大有甜头”的传言在民间散布。

这事闹大了,御史不能继续当睁眼瞎,于是在皇上为此回京后,才有江南道御史鹿祐疏参李蟠、姜宸英等纵恣行私。

皇上是用亲身经历感受过这些汉人对科举的重视,很多人不知道,牛逼逼的科举在大势已成后曾经被废过一次,而且不是因为战争原因。

这人就是以前的皇上,或者说是当时的满洲贵族人,他们想一辈子都做人上人,像明朝印/度那样固封阶级,贵族永远是贵族,贫民永远是贫民。所以以八股文“空疏无用,实于政事无涉”,在康熙二年让皇上下旨废止科举。但是鉴于当时反废力量强大,各部官上书恢复科举,为了顾全大局,只能又恢复科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