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一直以为是能上朝议政的皇子阿哥才能跟着皇上去征讨噶尔丹,因此等着皇上来永寿宫问她这事的时候,诺敏一脸愣住了。
“这……”诺敏眨了眨眼睛“这算是前朝的事情吧,皇上后宫不得干政,您问妾做什么?”胤祦要是真能跟着去,那肯定不可能是跟着游玩的,身上定然会给了职位,这么一来就扯到了朝廷上来了。
“小三年纪不大志气不小,他有那志气朕是极为欣慰的,可就怕你舍不得他吃苦。”皇上回答道。
诺敏笑着说道:“汉人有一句话妾觉得说得很对,‘父教子,母教女’,祦儿是大清的皇子,他有这样的志气妾高兴都还来不及了,怎么会反对他上进了。只是妾私心想着,这打仗又不是玩过家家,这是在正儿八经不过的事情了,要不要他去,还得皇上做主才是。”
说实在这个时候的皇上真的算是慈父心暴涨的时候,是真心的为底下的几个孩子考虑。等着出征噶尔丹皇上病倒,太子和胤祉飞奔到行宫去看望皇上,结果胤祉哭得上气不接下气的而太子胤礽半点愁容都没有,这遭到了生病中的皇上厌恶,被遣送回了京城。
从这个时候起,皇上觉得自己手把手教出来的太子都是如此,那底下的那些自己没有教导过的皇子了?完全不敢多想。虽然这事皇上一直藏在心里,但他却对底下的皇子开始防备起来。
然后现在这事还没发生,皇上还是替儿子着想的好阿玛。既然诺敏不反对,胤祦今年也十五岁了,再加上之前大选的流言蜚语,既然胤祦执意要去那带上他去涨涨见识也不错,皇上便同意了这事。
三弟/三哥/三阿哥竟然能在未上朝议政的时候跟着皇上去征讨噶尔丹,这消息一出来倒是引起了不少猜疑。
四阿哥胤祉见比自己只大几个月的胤祦都能去,他也想去,只是这个想法在和荣妃说的时候,遭到了荣妃的劈头大骂。对于荣妃来说,军功什么的都是浮云,儿子能平安长大生子才是最重要的。
昭妃人家那是有恃无恐,即便是三阿哥胤祦在战场上折了,她还有两个儿子了。而荣妃她是给皇上生儿子生的最多的,但活下来的却只有胤祉一人,自然是舍不得胤祉去冒险,要是胤祉有个什么闪失,不说日后她的四妃之位不稳,她恐怕真的会伤心得跟着去了,儿子全都没了就活下来一个女儿这算什么事。
有了荣妃的“神助攻”,胤祉自然打消了跟着皇上去亲征的念头。
第239章 乐极生悲
康熙二十九年七月初二日, 皇上举兵十万亲征噶尔丹,采取分进合击的方略, 分成三路大军, 中路由皇上亲自率领,内大臣佟国维、索额图、明珠、阿密达、都统苏努、喇克达、彭春、阿席坦、诺迈, 护军统领苗齐纳、杨岱, 前锋统领班达尔沙、迈图俱参赞军务。
命裕亲王福全为抚远大将军, 皇长子胤褆副之, 率领左路大军;恭亲王常宁为安北大将军, 简亲王雅布、信郡王鄂札、皇三子胤祦副之, 率领右路大军。分别由古北口、喜峰口出击;又令盛京、吉林将军出兵西进, 协同主力作战。
诺敏听到胤祦不但跟着皇上去亲征噶尔丹还被分到了右路就暗道不好, 因为上辈子最初的时候皇上亲率禁旅进驻博洛和屯督军。右路常宁部进至乌珠穆沁,清军粮食给养缺乏,情况恶劣, 与准噶尔军遭遇, 导致了大清和噶尔丹首场交战失利,清军被迫南退。
原本皇上的那个兄弟福全和常宁,皇上就更喜欢福全一些也更依仗他一些。上辈子常宁这场仗一打, 顿时让皇上生气极了, 为了还生了病。回京后常宁自然没有得皇上什么好脸色,和他一路同属右军的人也跟着倒了霉。
想到这里诺敏就坐不住了,她和胤祦的心思差不多,都是想着胤祦趁此机会立军功, 而不是打了败仗倒大霉。回忆了一下上辈子的事情,诺敏连忙让人偷偷的给胤祦送信,对于胤祦这种新兵来说,犯错是可以容忍的,可败仗却不能打。
许是诺敏送的信及时,也许是这次噶尔丹背后没沙俄的支持气势没那么高,总之虽然和上辈子一样常宁部和噶尔丹相遇了还打了一仗,没输,但是也没有赢。因为噶尔丹给常宁来了一个对穿,直接穿过常宁右路的大军朝着沙拉木伦河飞奔而去,这与福全所在的左部越来越近了。
皇上得到消息后急令右路军会同左路将准噶尔军阻于高凉河北,令康亲王爱新觉罗•杰书移师归化,断其归路。
虽然这辈子常宁的右路没吃败仗,可问题是被敌人对穿过也是一件非常耻辱的事情。再加上皇上一直呆在皇宫里养尊处优惯了,这边的天气又不好,因此皇上还是病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