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与昨日不同,昨日被叫花鸡香气引来的食客只能闻到鸡肉香气,今日大堂里久久不散的香气却繁复许多。

大堂里拿到了牌号的食客仆役喜气洋洋,迟来一步的食客闻着从雅间飘出来的糯米酱香,腹中咕噜噜作响,还不到午食时间,就愁眉苦脸地唤来堂中伙计,问询除了叫花鸡酒楼还有什么吃食。

烤炉中的叫花鸡香味逸散,引来路过的人抽抽鼻子,踏入酒楼,成为被香味引诱却没得吃的食客一员。

而坐在雅间里的吴恪二人则是另一种待遇。

简清敲碎了泥壳,保持着荷叶裹住鸡身的状态装在盘中送进来,刚刚解开荷叶,悠远的香气乍然一变,浓郁起来,有若实质地冲进吴恪鼻翼之间。

鸡身不大,显然龄岁尚小,只看皮色看不出选的是什么鸡种,但闻着香味,应该也不是差品。皮上一片油亮,半点没有烤制的干燥,反而正是软嫩时候,光是看着金黄色泽,就令人食指大动。

简清手持窄刀,现场剁开鸡头,又在鸡身上划开三刀,鸡腹中填满的咸鲜糯米饭便溢了出来。黏在一处却又粒粒分明的糯米上沾着油光,小块菌子、山栗和肉丁点缀其中,不等吴恪动手,齐夫人便拿了勺子为他盛出了一碗糯米饭,“快尝尝。”

吴恪嗤之以鼻,将碗推开,“我当你是吃鸡,谁晓得你却是来叫花鸡里找饭吃,这还有什么意思。”说着,他伸手撕下一只鸡腿,一口咬下。

肉质中饱含汁水,油腻被扑鼻荷香中和,却又尝得出鸡肉本身的鲜香微麻质感,淡淡酱香为味道寡淡的鸡肉做了点睛之笔。等肚腹饱足回味时,还能尝出一点清淡的酒香。就好像盛夏泛舟江南荷花丛中,又与友人把酒共饮,何其畅快。

鸡肉尚且如此,被裹在其中以鸡煨味的糯米饭又会是怎样滋味?

吴恪回过神来,想起方才的糯米饭,却见鸡腹中只剩下零星的糯米米粒,自家宠妾正眼巴巴看着他碗里的米饭,娇声痴缠,“郎君,你若不吃,给我可好?”

“你不是不喜糯米么,怎的吃的这般多?”吴恪冷冷说着,按住了齐夫人伸向自己碗沿的手,伸手扯了一个鸡翅放进她碗中,“吃这个,长点肉才好看。”

“哼,你不是还说我在鸡里找饭吃吗?”

“咳咳。”吴恪干咳两声,不好意思回嘴,手中拿勺子舀饭的动作,却半点不慢。

如吴恪所料,煨足了鸡肉油香的糯米饭软烂非常,原本普通的几种配料放在一起,融合出了奇妙的口感,乍入口是油润清淡的滋味,淡淡汁水带着椒麻味道淌在口中。

再细品,软烂粘牙的是糯米,微干软弹又带着一股咸香的是肉丁,软中带韧的是菌子,粉糯糯的是山栗,一口下去仿佛在寻觅宝藏,舌尖上多种滋味轮番起伏,令人欲罢不能。

等简清拎了下一只出炉的叫花鸡交给排队的仆役,再回身进了雅间照看顾客,迎面收到了吴恪的一番大肆夸奖。

从鸡肉选材到煨烤调料,全都夸奖一通,末了,吴恪陈词总结,“先前我只知小简掌柜长于辣菜,却不知做起旁的菜色,也这般美味。”

吴恪背后,齐夫人扬着下巴,得意非常。

简清看了她一眼,忍笑道,“吴大人之后常来便是,如此盛赞,我倒有些不知所措了。”

吴恪脸色一正,道,“句句肺腑之言,小简掌柜不必自谦,过谦却有些对不起你这手艺。只是我有一事不解,这荷叶鸡是江南菜色,掌柜不曾去过江南,祖上也非江南菜色传承,却将叫花鸡滋味做得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知有何关窍,可否为我解惑?”

刚刚收完钱路过的简澈听了一半,站在门口偷偷摇头。这位吴大人实在对阿姐缺乏了解,这哪里是谦虚,分明是自傲啊,阿姐的回答简直呼之欲出。

果然,简清淡淡笑了一声,道,“或许,这便是老天爷赏我饭吃也说不定。过往听家父提及过材料做法,琢磨了些时日,才有了这道菜品。”

吴恪一噎,顿了顿,道,“样样都好,只是这名字却是难听,旁人都取些碧叶、金玉的名号,到了你家酒楼却是反其道行之。即便是荷叶糯米鸡,也比这叫花二字好听。”

简清解释道,“过往我曾见叫花子将鸡裹泥扔进火堆烘烤,才有此菜色,因此区别于荷叶鸡,取了叫花鸡的名字。”

“我曾听过一个故事,说是灾年有人病重时吃过一道珍贵至极的珍珠翡翠白玉汤,这才有了力气。后来他发达了,寻酒楼做菜,点名要吃这道珍珠翡翠白玉汤,跑遍了各地酒楼,却怎么都做不出病重时吃到的味道。百般寻觅之下,找到当年做汤的人一问,这才知道那汤哪是什么稀罕物,不过酸菜豆腐碎米煮就,只是酒楼里的厨子靠名字猜不出来材料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