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部分人死不承认是自己当时厚脸皮的态度造成了村长不愿意帮忙说和的局面,将责任推给赵金、赵银等人的同时,还不忘埋怨村长,并坚持自己对那位女厂长,也就是苏盼不懂见好就收,占了他们村的地却不愿意帮衬村民行为的看法;
一大部分人是觉得厂长的做法没错,村长不出面的行为也没错,真正有错的是赵金、赵银等人的行为,和另外那部分坚持己见的人的态度造成的。觉得不能就这样含糊下去,应该找村长谈一谈,再跟那位厂长表表态,努力把招工的机会争取回来。
而比起这些人,还有那么一小小撮人则还有自己的小心思,完全没理会其他的声音,而是背着其他人找到了苏盼,却不是为了招工……
第61章
比起村民们对这件事各执一词的态度, 苏盼并没有放在心上,反正在不在这里招工就是她一句话的事,态度不一致不怕, 只要把利益达成一致就行。
至于眼前这几位想要第一个吃到螃蟹而不请自来的村民, 苏盼不问来意也能知道, 他们这是不打算和村里人竞争厂里的工人名额, 是直接盯上了她之前说的承包名额。
150块钱的烤冷面技术转让费和50块钱的“倒骑驴”餐车押金,总共200块的这个钱是明码标价的钱, 一分钱都不能差;不算明码标价的,是现在还没有对外定价的冷面面皮, 以及还在研发密封无菌保存的冷面酱。
苏盼把承包的条件摆了出来:“别觉得150块钱的技术转让费贵, 毕竟这可是学会了以后不管去哪儿, 只要支个摊就能混上口饭吃的手艺, 你们自己也清楚,这要是不能赚钱,你们几位今天也不会主动来找我。”
不可否认,这几个人在听到这个啥技术转让费竟然要150块钱后是真觉得贵也忍不住有些退缩, 可就像是苏盼所说那样,他们的确也清楚这个有多赚钱——这不仅仅是从赖老三那里得来的,这也是他们专门去了一趟城里打听到的。
一天少说也能赚好几块钱的买卖,真要是细算起来, 一两个月就能把这150块的技术转让费赚回来,哪怕等他们学会这技术后卖这个的人多了, 也就是赚少一点, 里外里算起来他们还学了个能赚钱的手艺呢, 还是相当合适的。
只是……
要不要试着还还价呢?
正在几个人犹豫时,这这几人中唯一的女同志站了出来:“苏厂长, 我家里还有孩子,不能在这儿耽搁太长时间,所以其他人咋想的我不管,反正我是觉得这事靠谱,我也想学!不过我就是想问,咱们这个是现在就给钱吗?给完钱之后有啥凭证没有?还有,给完钱以后能立马学技术吗?”
苏盼对这位女同志有印象。
——她应该是叫徐珍,算是村里一位情况比较特殊的寡妇。
之所以特殊,是因为徐珍是她爸妈唯一的孩子,家里条件不错,就想给她找个上门女婿,但愿意倒插门的男同志实在是少,仅有的几个愿意上门的也都是奔着吃绝户的想法,一来二去徐珍岁数就大了些,最后只能匆匆选了个男知青。
这男知青跟徐珍过了十来年,俩人有个闺女。本来日子也挺好,但谁让77年恢复高考了呢。这男知青考上了南边的大学,从此一去不复返。
徐珍也是个有骨气的,既没想着去把那个早就不知道逃到哪儿去的男的找回来,也没想过带着闺女再嫁人或是再招个男人上门,而是直接给闺女改了姓,去户籍登记处给自己填成了个丧偶,从此就以寡妇的身份带着闺女在村里继续生活。
苏盼上辈子知道徐珍,也是因为她后来听房东说在传出拆迁消息后,那抛弃妻女的男知青似乎还回来找过徐珍,想跟她破镜重圆。
嗯,据说当时人被徐珍揍得挺惨的,连滚带爬从村子逃走的。——徐珍家里条件不错是因为她家祖上是屠户,她爸劁猪的手艺是四外五村独有的……这些全都教给徐珍了。
想到这,苏盼没掩饰自己对徐珍如此干脆利落态度的欣赏,同样直接地回答道:“这钱随时都能给,到时会有一式两份合同,签好合同后随时能过来学技术,包教包会。”
在得到满意的回答后,徐珍更是没含糊:“成,那我就明天早上把钱给您送过来,到时候咱们再签合同!”说完,她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对苏盼说道,“那个苏厂长,时间也不早了,我就不耽误您工作了,就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