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大娘您说的这是哪里话啊。”姜梨惊讶,“尹大哥是我父亲的学生,就跟我大哥一样,没有其他的。尹大哥这次进京考取了功名,可是要娶京中大官的女儿的,您可别乱讲话。”
冯大娘被姜梨这么一说,脸上有些挂不住,便又回道:“阿梨你跟尹举人的事情咱们镇子上谁不知道,害什么骚呢。”
姜梨听到她这话板起了脸,反问她:“您到是说说,我跟尹大哥有啥事?”
“您要是指的是我父亲资助尹大哥读书的事情,那我父亲资助的也不止尹大哥一人,怎么到了您的嘴里,就变成我跟尹大哥有什么了呢?”
眼前的这位冯大娘最爱说人是非,瑜镇上没几个人没被她背后编排过的。是以这次姜梨跟她对上了,其他人第一反应都是站在姜梨这边帮着去反驳冯大娘的。
最先开口的是正在看肉的王大婶,她跟冯大娘向来就不对付。这回有了机会,当然要噎冯大娘两句。
“我说冯大娘,我记得你娘家侄儿在姜夫子书院读书的时候家里凑不齐钱,姜夫子也是免了他束脩的。可见姜夫子一直是心善的人,并不是只对尹举人好的。当初你一家对姜夫子感恩戴德的,怎么过后就在这儿议论姜夫子的女儿,这也太不厚道了。”王大婶道。
冯大娘脸色一变,想要辩解两句,可其他人听了王大婶的话后都觉得王大婶说得有道理,一时都跟着指责起冯大娘来。
“王大婶说得对啊,姜夫子在咱们镇上教书快二十年了,哪家孩子要说因为没钱读不起书的,姜夫子不都帮忙了么。”
“是啊是啊,我家外甥当时交不起束脩,姜夫子也没把他赶走,还是尽心尽力的教他。虽说我家外甥不争气没能考上功名吧,但是也在县城找了个做账房先生的活计,现在日子过得也不错。逢年过节的都要去姜夫子家拜访一番的,就是为了感激姜夫子的恩德呢。”
“那你家外甥还真是个知道感恩的,不像冯大娘,人家姜夫子帮了她外甥,她背后也没少议论姜夫子跟阿梨,实在是不像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