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页

先生们却说,不是让他们写八股文,而是直接将这次参观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只要真实感想,不用拘泥于格式。

孩子们几近崩溃,他们一整天都在打闹玩耍,至于雕版印刷流程,他们中的大部分一样也没往心里去。

这时代,孩子们就近上学,几乎没有人接送。因此几位先生将他们就地解散,纷乱嘈杂的书坊瞬间安静下来。

只见大丫二丫像两条软脚虾,垂头丧气地从大门外往回走。

孙大武还以为她们受了欺负,紧张地询问缘由。

大丫年纪大,口齿伶俐一些,对着老爹抱怨道:“也不知道哪位先生出的主意,非让我们写观后感,我们每天就住在这书坊里,实在不知道有什么好写。”

孙大武挠挠头,因为他也没听说过这种东西。

她的身后,怀安蹑手蹑脚的飘过。

“东家。”孙大武叫住了他。

“诶!”怀安一脸尴尬。

孙大武有些不好意思的问:“您知道观后感怎么写吗?”

怀安本想一推三六五,但到底过不去良心关。干笑两声,硬着头皮道:“这个观后感啊……其实像八股文一样,都是有套路的。”

父女三人一脸认真的听着。

怀安清清嗓子,耐心的说:“开头先描述一下天气: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清晨……”

“然后描述心情:我带着愉悦的心情和小伙伴们踏上参观书坊的路程……”

“然后描述所见所闻:刻板、校对,印刷、装帧……记得住就多写一点,记不住就写点废话。写到这一步大约能凑五六百字了。”

“最后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拔高立意。比如由印刷想到了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