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般,头一日上课。
包勉带着吴氏一起在外头观看。
看着小学生们带着书包来读书,第一节 课,不管哪个班级教导的都是鹅毛笔的制作,他们日后交作业用的笔都是鹅毛笔。
纸张是本地做出来的,源头工厂购买,价格便宜。
而且又不似宣纸那般质量极好,价格上非常亲民。
苏子瞻也喜欢这种鹅毛笔,甚至用了几日,就发现另一种写字方式,可以把字迹写的非常好看。
课堂有些嘈杂,还好学生们都在家里被家人叮嘱一番。
都想拿奖励,一个个的都认真的不得了。
偶尔有个屁股长钉子做不住的,也会被其他人强势按住,不学也不能影响其他人。
苏子瞻在这里呆了几日,觉得有意思的很,这小小学堂,学习的风气比国子监都不差。
他经常看见摸鱼的赶海的小朋友嘴里背着简单的数字列表,甚至会沙滩上用手指写字,小朋友们自发的开始过家家,扮演起老师跟学生来。
甚至好些人对未来的目标都是当老师。
除却老师就是腊鱼厂的工人,或者商队的队员。
总归,小朋友们对未来充满期待。
一些上了年级的老年人瞧见这一幕,眼里带着泪水。
他们年幼时,对未来的期待?
有啥期待呢,能不饿死,不被卷入海底淹死就好了,没啥梦想。
不一样了,一切都不一样了。
苏子瞻跟张载在吃食上也有些挑剔,还好,县里有统统开办的蟹黄灌汤包。
偶尔吃不得美味的东西,苏子瞻就会亲自动手,他做出来的食物味道不错,便宜了张怀民,当然有张怀民的陪伴,苏子瞻在小城的日子过的极为舒服。
在这样的情况下,商队从汴京回来,带来的除却售卖海货的银钱,还带来了汴京如今的面貌,比如修好的水泥路面,比如偶尔可以看见的自行车。
亦或者那客如流水的吴记铺子。
以及汴京的人间烟火。
见识过汴京人的生活,才知道人一生的追求方向在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