灶房的杨婆子,瞧着包拯归来,乐呵呵的把饭菜给摆好。

至于吴氏,杨婆子已经习惯东家时不时晚归,还在灶房热着一份饭,只要吴氏回来,立马就能吃到热乎的。

饭后,包拯瞧着长高一些的小侄子。

觉得这段时间陪侄子的时间似乎少了很多。

若是再这么忙碌,侄子都长成少年了。

而且,都过去快一个月了,小侄子竟然还没有改变人生方向,依旧要去战场做准备。

这情况,他委实的担心啊!

想了想,包拯也给包勉开小灶。

于是……

次日小童子军们去了开封府。

公孙策带着文书出来时,只有赵昕没有提前做功课,瞧着其他小伙伴都不用文书教。

他脸蛋罕见的红了一下。

果然,官家不靠谱,小赵昕嘀咕一句,认真跟文书学起来。

他学东西很快,用了不长时间就把事情掌握了,随后就被文书带走,去往专门替百姓写状纸的地方。

开封府受理各种事物。

他们每个人都坐在位子上。

如小苏辙都没有办法一个人爬上那么高的凳子,还是一旁的人把他报上去,至于婴儿统,这会儿已经跟着展昭神隐了。

几个孩子开始一日的任务。

瞧见有懵懂的老农进来,就询问起因,经过,帮着把状纸写上。

有状告邻居偷了自家鸡鸭的。

也有状告码头小管事压榨的,干活不给钱。

还有就是被人骗走了家产,想要当官的主持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