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另一个壮实能干活的,这个是生了四个闺女的。

“这是张文贵。”老汉再次介绍。

吴氏点点头,找了点活儿让二人干。

来都来了,得试试咋样,若是二人里有一个靠谱好用,那她就能剩好大力气。

了解一个人得需要耐心了解是个过程,毕竟,人都是会装的。

同时她把老汉搅合蛋清的活儿给换了地方,其他人看不见的地方。

这玩意说穿了会很简单,她可不希望有人抢生意。

安排完这些,催着包勉跟二蛋吃饭去。

饭后,小包勉站在院子里,盯着干活的二人,他得学习看人,判断这二人的秉性。

吴氏则是拉着葛氏嘀咕一会儿,葛氏时不时点点头,而后抱着竹竿子朝外头走去。

他们的酥海总是用碗装有些局限,若是能把粗粗的竹竿竹节处弄成能携带的杯子,夜市生意会更进一步。

葛氏找到巷子里会点手艺活的人干这个。

还让人在竹筒杯子上刻上州桥夜市——包记几个字。

这人学过雕刻,只学了个半吊子,但是对于眼下这个足够了。

这家人接到活儿,乐的脸上堆满笑。

汴京居,大不易啊!

谁不想多一份收入呢。

但是活儿就这么多一点儿,开铺子用伙计都找自家人。

给人当学徒工,不仅挣不到钱,还得倒贴钱。

这也就算了,倒贴钱还得挨骂。

见这家子人乐的找不到北,葛氏立马警告:“接了活儿就得仔细干,咱把丑话说前头,竹签必须得要一根一根打磨,竹筒也得用砂纸打磨了,若是客人反应竹签扎到,竹筒刺到,咱们活儿就终止,

想要干这个的多的事儿。”

“那定然会仔细的,葛嫂子放心就是。”这家人千谢万谢,一点儿也不在意此刻葛氏态度如何严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