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娘听不懂他在说些什么,但是能听懂宋闻清说的没什么大碍便松了大口气,捂脸无声地哭泣着。她的孩子才六岁大,夫婿又是不管事的,整天在外面瞎混,她担惊受怕了好些天,若她真走了,家里的孩子该怎么办?
宋闻清也没催她,安慰道:“没事的,拿着我开的方子去李郎中那儿抓药即可。”
他这里没药材,李郎中不知他们患的病该开什么药,倒是可以互补一下。县里的问诊费贵就不说了,药材费也贵。所以这些村民才选择拖着也不愿花银两,看着他们,宋闻清想到了自己过世的奶奶。
要是当初奶奶生病时,他能及时察觉然后带她去医院,是不是这一切都不一样。
这样想着,宋闻清垂眼,神色晦涩。他提笔写了个药方子,李郎中那儿药材不一定全,他继续说:“大娘,若李郎中那儿缺了几味药,你便去县里抓。这病可不能拖啊,想想家里的孩子。”
宋闻清话说得真挚,大娘擦了擦眼泪,重重地点头:“谢谢宋郎中,我会的。”
见她听了进去,他才抿唇笑笑。
等大娘走后,宋闻清心里多了些思考。他毕竟不是中医专业的,而在古代外科其实有很大的局限性,他虽然也有计划,但他还需要更系统的学习。只有将中西医结合才是这里最需要的。
而赵临说到的济世堂也许是他最大的跳板。
他缺乏药材的来源,而他有很多改良后的药方子。他这几日也没闲下来,宋闻清打听过了,这个济世堂不仅只在县里有,它实际上是京城的分堂,这也意味着这背后掌控之人来头不小,要是和济世堂那边有合作,也利于后续药材的引进。
宋闻清想了想,看来去县城得提上日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