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湖吃海喝,却被内务司的管事盯着,说是吃多了会伤身子。
屁!
他在镇安府想怎么吃,就怎么吃,哪吃坏了?
当皇帝生不如死,难怪大儿子跑了。
“对对对,人各有志,玉竹说得对。”李伯暄赞同。
韦氏道,“都别猜来猜去的了,等北燕和亲队到,到时候再问问北燕使臣们,元修的情况。”
果然如果果说的,二十天后,北燕的使臣队来京城了。
这时候,已入了秋。
在临近京城还有三十来里远的时候,他们派了人先来城中递国书。
陪同前来的,是百里璜派来的手下,凉州同知。
李伯暄安排礼部知事接收国书,又安排李兴安带着礼部侍郎前往三十来里远的地方,去迎接北燕和亲队。
北燕使臣跟着礼部官员和凉州同知进了宫,觐见李伯暄。
李伯暄接收了国书。
看到国书上,那熟悉的字迹,李伯暄心中五味繁杂。
这是穆元修写的字。
国书上,一半用北燕文,一半是赵国文字。
他果真是北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