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如今的局势,并不乐观。

皇上是被人毒死的,将来谁当新皇,太后都会嫉妒谁。

再说了,还有个更有威望的庐陵王,还没有发话呢。

庐陵王若是拿出血统一事来说事,没一人有他更有资格。

于是,信阳王求了一圈,没人理会他,全都找着各种理由拒绝了。

事情如李兴盛说的那样,在李参出殡后的次日,太后就开始找信阳王的麻烦了。

她命信阳王去李参父亲的陵墓前,罚跪自省。

至于要信阳王罚跪守陵多少天,她没说,只说,看信阳王的反省程度。

而这个反省达到什么程度才是合格,也是太后说了算。

言外之意,太后现在要拿信阳王办事了。

朝中那些老大臣们,都看出了太后的意思。

同意信阳王的孙子任下任新皇,是太后当着文武百官说的,现在她想反悔了。

一会儿同意,一会儿反悔,不是上位者的行事风格,这会引起世人的嘲讽。

所以,太后得给自己找台阶下。

而这个台阶,得是他人给,可以是信阳王,可以是大臣们。

三天后,信阳王给太后写来忏悔书,说自己的能力,不足以当摄政王,又说孙儿才两岁,不能担任起新皇这个重任,请太后另选他人。

太后找到台阶下,马上将大臣们召集起来,问众人的意思。

臣子们都明白,这是太后想废了之前的懿旨,全都说道,“信阳王易听信谗言,不能胜任摄政王,他的孙儿年纪小,更不能成一国之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