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大哥见到他时,他虽然滚得一身是灰,但衣裳质量不差,是高门大户孩子的打扮,他的字写得也不差,可见他的出身极好。”李玉竹说道。
穿得好,言谈大方,字也写得好,这得是有条件的人家才能教出的孩子。
庐陵王捏着胡子尖,沉思起来,“凉州来的?姓百里的大户?我倒是听说过这么一家人。”
庐陵王妃说道,“老爷,说到凉州来的百家氏,我也想到一位来,凉州宣慰使不正是姓百里么?”
庐陵王点头,“我想到的,也正是那一家,百里家的老爷子想将宣慰使一职传给二儿子,可宫里那位不准,百里老爷子找到我,跟我说他家大儿无能,若担任宣慰使一职,只怕会坏了凉州的军务,他想传位于二儿子,我给帮了忙,到宫里求了情。”
李玉竹听着父母聊天,说道,“女儿记得,这宣慰使是专管边境军务防务的,可世袭。若百里睿的父亲是宣慰使,这就不难找到他家人了。”
宣慰使,是设在边地的大员,相当于封疆大吏,三品官。
边地人员复杂,和平时,宣慰使管理民务税务兵务,战时,宣慰使则是一方大将。
宣慰使,得是能文能武之人才能胜任。
频繁换人会让地边不稳,赵国一改前朝的律法,让宣慰使成了世袭制。
只要家族没人犯事,老子退休后儿子当,儿子退休孙子当。
子子孙孙能世世代代在这位置上坐下去。
选谁当接班人,当职的宣慰使递封折子到朝中,让皇帝审批便是。
山高皇帝远的地方,虽然环境艰苦,但权利极大,几乎个个宣慰使都是土皇帝。
庐陵王将百里睿拉到面前来,“你爷爷叫什么?可知道?”
李玉竹说了百里睿父亲的名字,但这百里睿年纪这么小,他爹年纪估计也不大,庐陵王听了之后,没什么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