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瞧,一家子在此吃苦受累的。
李兴安去刘家的时候,刘家人刚吃完午饭,都坐在刘老二家说着家常。
听说李家要开学堂了,刘家人都支持。
刘瓦匠马上说道,“李老爷的字写得比宋夫子的还好,学问一定也强,他当夫子在好不过。”
刘老二也说,“正好,家里的两个混小子可以去上学了,当初将他们送到宋夫子家去过一段时间,但那里太远了,俩小子勉强去了一年就不去了,这回学堂办在咱村附近,路程近,叫他们天天听学去。”
刘老大笑着道,“我家外孙将来也去。”
刘老二笑了起来,“大哥,你家外孙还在大妞肚子里呢,明年春天才出生。”
刘老大笑道,“我预定座位不行吗?”
“行行行,给你曾外孙也预定着。”刘老二大笑。
说得两兄弟一起笑起来。
刘瓦匠说道,“李三郎啊,这房子盖什么材料的?”
当初李家刚刚来这儿的时候,穷得住山洞,一文钱也没有。
他们砍了山上的竹子,和上泥巴盖的是竹子泥墙房。
如今的李家可比当初强多了,县令这个远亲都来认亲了,李家三姑娘还会医术,给人瞧病赚了不少诊金,又娶了有钱的柴家姑娘。
别说盖一间砖房学堂,就是盖一座全砖房的宅子也是盖得起的。
李兴安说道,“盖砖房吧,结实耐用。”他跑了几次县城,跟着县令赚了些外快,在县城的铺子装修时用去了一些,如今手里头还剩十来两银子,光用他的钱不动用家里的存钱,也是足够盖一间砖房的。
几兄妹一起赚钱,家里已经存了一百来两。
再过上些日子,就能将欠穆元修的三百两银子还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