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辰也不早了,我这便喊人来,你们早些办好事吧。”县令道。

他喊出随从,叫衙役秦虎找了四个人来。

交待了事情后,秦虎又叫人找了三辆马车。

李兴安和李玉竹,带着他们五人,连夜赶往了柴大嫂的铺子。

人多车多力量大,一个时辰就将柴大嫂的铺子搬空了。

新铺子比老铺子的门面要宽上两尺,虽然堆了不少物品,也并不显得拥挤。

李玉竹李兴安,还有秦虎他们几个衙役,又帮着柴大嫂两口子整理新铺子。

什么东西放哪儿,都按着柴大公子说的放。

这里灯火通明,很是热闹。

晚上逛街的人,偶尔有人停下脚步来看看,问一问这是卖什么的铺子。

柴大嫂热情地介绍着。

打听的几人也只是随口问问,听完柴大嫂的介绍,“哦哦”了两声就离去了。

没一人前来买东西。

柴大嫂很失望,忧心地皱起眉头来。

李玉竹走来安慰她,“柴大嫂,其实,我第一眼看到旧铺子时,就想劝你搬离了,那里不适合做香烛生意。”

柴大嫂疑惑问道,“为什么不适合?这三年来,那铺子的生意一天比一天好。”

李玉竹说道,“生意好,是柴大嫂会做生意,老客喜欢柴大嫂的为人,才再次前来买东西。我的意思是说,那间铺子的位置不好,在那里做香烛生意,将来迟早会出事,早该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