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好那时他们糊涂了,若是在天之灵看得到,该是崩溃的吧?
回到柴记香烛铺子,柴大嫂马上去找她相公柴大公子商议这件事情。
柴大公子说道,“我记得赵姑祖母最疼小女儿,这次姑祖母的生辰宴她居然没有回来,是不是这样引得着急她发病?要不,咱们写封信给景姑太太,问问她的意思。”
柴大嫂眸光一亮,她忙说道,“对对对,这个主意好,不过,咱们不能明里说,言语要暗示着说。”
柴大公子笑道,“这个自然。”
于是,两口子就商议起了如何写信。
柴大公子写了草稿后,柴大嫂拿了来给李玉竹和柴娥英看。
大家一起推敲着用词。
李玉竹说道,“我觉得这件事情可以直接写。”她看着柴大嫂和柴娥英,“说赵老太太总将我看成景姑太太,还问我断奶没,她要是有心,一定会看出来端倪。”
亲娘七十大寿,女儿不回来拜寿,着实不该啊。
柴大嫂说道,“这主意好,我马上叫你们大哥加上去。”
她将三人商议的结果,说给相公柴大公子听。
柴大公子也赞同。
他将信重新写了,封进一个专门装信纸的小竹筒里。
信十分紧急,他没有央求熟人代送,而是派了铺子里的小伙计,骑上快马去送信。
这时期没有送信的部门,各县的驿站只送官府公文或军报,普通百姓是享受不到驿站福利的。
送信的事,民间百姓都是央求熟人相送。
给一点钱,让熟人稍带着送到目的地去。
但让熟人送,弊端很多。
一是什么时候送到不确定,二是能不能百分百送到,也不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