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四公子方云诲几日前才接到三哥传信要领兵去平剑南,人还在半路便接到消息说岭南战事已毕,心头一松吹了声口哨,转头便对一旁的长兄方云崇道:“要我说大哥实在不必随我走这一趟,三哥自己便能摆平此事——何况幽州战事眼看就要了了,你这时离开那功劳不就都是谢家的了?”
插科打诨没个正形,很快便招来他大哥一记冷眼。
“你懂得什么?”方云崇眉头紧锁,眼中忧思经久不散,“贻之此次平藩抢的是一个‘快’字,如今所得不过一时之利,后续能否稳得住还未可知。”
的确。
岭南守军是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可施鸿在五府经营多年、亲信部将皆深植军中,眼下虽一时蛰伏、日后却未必不会伺机生事——何况……
“何况还有金陵……”
方云崇沉吟深思,回想着方兴所传娄氏兄弟带兵硬闯阴平王府之事,如今整个南都仍在戒严,事后洛阳派的反扑又将会是何等激烈?
千绪万端纷扰不堪,随便拎出一桩便教人头痛不已,所幸姜潮沉稳强干、自赴江北屡立功勋,几番设计令东突厥内部战和二派矛盾日盛,现下都罗不堪其扰、想来休战议和也就是近几日的事了——若非如此,恐怕……
方四公子挨了大哥的训,想还嘴又不敢,只好缩起脖子在旁小声嘟囔:“大哥就是太爱操心了……三哥贵为五辅之首、此前多番忍让都是客气,那些人既不识好歹、便不能怪三哥教他们识些颜色……横竖我们家是为朝廷办事,没得辛辛苦苦还要惹一身骚的道理……”
这通抱怨话糙理不糙,可惜有些道理却并非所有人都听得进——世人总爱苛求迁怒、要一人一事臻于至善,成则奉之若神、不成则翻脸唾弃,如若此次南境之乱不能平定,后世之人会单单指责两镇节度贪妄之心、还是会更怨怪方氏不肯妥协而忍期年之辱……?
方云崇看不到答案,可隐约又像是早已知道了。
剑南一镇地势复杂,颍川军长途奔袭久战疲敝、确不如岭南那一仗打得轻松;战局焦灼之时方献亭还是亲至益州领兵,颇费了一番功夫方才震慑住了边境一线蠢蠢欲动的吐蕃,而后大刀阔斧开始清算两镇施、杜旧部,整整半月都在不停地杀人。
平心而论,颍川方氏虽是将门、可历代主君皆不嗜杀,君侯过去带兵主战亦多善待俘虏,鲜少会大开杀戒日日见血——方四公子原本是盼自家三哥能心狠些、好生惩治一番那些闹事的乱臣贼子替连年奔波的他们出一口恶气,如今见对方二话不说便将施、杜两人的亲信部将尽数斩杀心里也渐惴惴起来,不知三哥因何忽而如此……
他说不清,年长些的方云崇却能看懂三弟的心意——此役之后岭南剑南必换人挂帅,可朝廷却已无多少可用之人,新至二镇主事的节度使一旦手段不强便极易被施、杜二人旧部拿捏,贻之如今大举肃清整顿,也是在为继任者铺平来日之路。
只是……
如此铁血手段终究难免惹人非议,遑论一切决断都是贻之自做的、并未上书奏明太后与陛下,但凡被有心之人拿去大做文章,那……
方云崇心底越发不安,总觉得继续这般下去必会牵出什么是非,欲与对方相谈却频频遭拒,以致贻之身边的临泽也不得不无奈相劝:“大公子还是过几日再来吧,主君近来……怕是无心见人了。”
第132章
而这一等, 便等到了九月归朝时。
那时幽州战事已毕,都罗服降遣使赴江南议和,其子毕忽努至金陵为质, 前后几次谈判皆由姜潮督办,终而不增岁币不割土地、可算南渡以来之首胜, 大大提振士气民心。
颍川军是不得闲的, 前脚刚打了胜仗、后脚便匆匆回兵金陵以稳南都局势,原本揎拳掳袖的洛阳派便因此消停下去了,娄风娄蔚也算护住了台城安危;然而等待方氏的是什么此时却犹未可知,方兴传来消息, 称朝廷百官已对金陵长达数月的戒严深为不满, 更有传言称君侯此番平定南境并未征得天家首肯、乃是专权跋扈的欺主之行。
颍川方氏立族数百载, 向来羽翼无瑕从未沾染污秽恶名,如今这些议论正像滴落在白宣上的一点墨痕, 虽则一时不显、却又实在青蝇点玉教人不安;方大公子忧心如焚, 实在不知归朝后贻之预备如何应对满朝文武的质问攻讦,入金陵前的最后一晚终于还是堵到了人,提着酒与自家三弟在军队驻扎的营地外夜谈了一番。
那里有一条河。
江南之地水草丰美, 地势平缓气候宜人,九月深秋在他们中原早已是冷霜盖地一片肃杀, 在此却不过只有淡淡的清寒, 坐在略高的山丘上看着其下静静流淌的河水,偶尔也会让人误以为这还是一个太平安稳的世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