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页

京都拙戏录 茵陈呀 988 字 2024-01-02

这两夫妇被孙家雇佣很多年了,头两年还老老实实的每月去清扫一回,后来发现这宅子确实没人来,只有七八月才会住人。这两夫妇便滑头起来,两月一清理慢慢变为三月一次,半年一次……待孙老爷要过来时,将宅子彻彻底底清扫一遍,等人走之后,便不管了。

偶尔顺路走到宅子附近,才会去看看有没有被小贼光顾之类。

故而在孙老爷八月中旬离开后,两夫妇便再也未去过宅子里。自然不知晓宅子里有何变故。

两夫妇说完后,便瘫倒在地上,提心吊胆担惊受怕。乡下人格局小,并不知晓摊上了什么命案,只是惶恐着,这份轻松的美差,怕是日后再也做不成了。也不知之前给的那些银钱,会不会被要回去……

这时,一名衙役匆匆的从外间跑来,在知县耳边耳语片刻后,退在一旁等候指令。而知县则变了脸色,震惊与喜色,不知哪个更多一些。

“大胆!”惊堂木再次拍下来。知县指着孙家老爷与孙家少爷,“大胆贼子,跪下!”

本来孙家老爷与少爷是客客气气请过来协同审问的,还给备了个椅子坐着。这会儿知县一声跪下,立马有衙役上前将两人毫不客气的从椅子上拽下来,伸脚一踹,正中后腿弯。两人齐齐跪下,一脸茫然,不知为何突然发生了变故。

“刁民孙振学,孙茂林,因与魏家发生口舌之争,一时心生歹意,杀害魏家数十家仆,并将其在自家别院肢解分尸,抛尸野外。你们可认罪?”

孙家老爷五十多岁的人了,向来养尊处优,突然被人踹倒在地,孙茂林又急又气又心疼,忙扶起自己的爹,又听见知县的这一番话,一肚子怒火,大声反问,“没有做过的事,如何认!敢问大人,可有证据?这可算是逼供?”

说完后,又想起来一旁还有许仲阳宋扬生一行人,转身向他们申诉,“大人,求大人为我做主。这些事,草民没做过。草民不服!”

知县似乎料到他会有此问,颇有些得意的哼了一声,“证据?来人,呈上来!”

转头又向许仲阳他们解释道,“大人,方才衙差来报,在孙家宅子里发现了关键证据。”

关键证据是何物,知县又不说。还故作高深,卖了个关子。

不一会儿,便有数十名衙差鱼贯而入,每人手上各托了一个木盘。待他们走进之后,才看清那木托盘之上呈的是什么——是大小不一的肉块儿。

知县缓缓道,“这可是在你们孙府的书房密室里搜出来的。是什么东西,想必不需要本官为你们解释了吧!只消将这些尸块和仵作房停放着的尸体一一对证,看是否是缺少的那些部分。孙老爷,这个证据,可还有力?”

第1章 人非人(九)

孙老爷和孙大爷震惊了,皆道自己并不知情。至于这碎尸块儿为何会出现在自家书房,他们也不知晓。最后又说,一定是有人栽赃陷害,请大人明察。

知县大人并不理会,道,“解尸间是在你们孙家别院,尸块儿在孙府书房密室,证据如此明显,刁民还敢狡辩?莫不是非要赏你几十板子才肯乖乖开口?”

堂下跪着的两人,孙老爷忙着喊冤,孙大爷边喊冤还边求知县不要动他爹,年纪大经不起折腾。哭喊声一片,乱哄哄的。

知县松了惊堂木,起身朝许仲阳和宋扬生行了一礼后,问他们,“如今物证已全,请两位大人指教?”

温佑棠皱着眉头没说话,许仲阳则看着那尸块发愣,最后是宋扬生出了声,“暂且先收监吧!这两日劳烦知县审审动机,将诉罪书拟好后,该如何办便如何办罢。”

“是,下官这就去办。”知县大人闻言,差点就老泪纵横,跪下来给他们磕响头了!

案子,终于要结了!

就因为这桩碎尸案,这些日子他天天提心吊胆,夜不能寐。

既害怕案子不能破,不说乌纱帽能不能继续戴,而是这条小命保不保得住;又担心京官南下至远阳后,这案子破的太快,三两天就将凶手逮捕归案,到时候少不了又要治他个办事不力尸位素餐之过。

这种矛盾纠结的心理每日都折磨着他,求爷爷告奶奶,烧香拜佛,祈祷着不要出岔子生事端。如今这桩案子总算要结了,他可不得松口气?

送走京官出了衙门,知县便没有其他顾虑了,招人将孙家两人收监,连夜审问动机,以及作案过程。最好立马定案判决,免得夜长梦多。倘若那两人识时务,也省的受些苦。

另一边儿,三人出了衙门。待肚子突兀叫起来时,才反应过来他们从下里庄赶回来后便忙着审讯,一直没用晚膳。于是宋扬生去院子里叫许妩他们,许仲阳则和温佑棠站在门口等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