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定见他们都安静下来了,这才宣布第二件事:“前中书省起居郎贺延,因御前失仪,朕将其关押思过,今已有悔改之意,朕下令将其贬去滇地,为正六品通判。”
原先贺延在中书省担任从六品的起居郎,如此变成正六品的通判,看起来像是升迁了,但实际上相当于被外放。从此贺延远离京城权力中心,以后想被提拔也很困难了,想重新回到京城更是难上加难,也许一辈子都回不来了。
想起来之前关于贺延和皇后那些流言,再结合皇帝今日对贺延的处置,似乎坐实了贺延和皇后有染的事实,不然以皇帝爱才的性格,不会将贺延这样的人才外放的。
想到这里,大臣们不免有些唏嘘,原本看好贺延的更是为贺延惋惜不已,可惜事到如今,什么也挽回不了了,起码还算是保住了官途,还能回到家乡,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第343章 343晋江文学城独家发表
太子作为这桩婚事的当事人, 却差不多是整个宫里最迟知道皇帝给他定下太子妃的这件事的人。当皇帝宣布聘镇国公府孙小姐林怀织为太子妃的消息传到东宫,沈翀几乎是立马站起来,不可置信道:“怎么可能!本宫不相信!本宫从来没听父皇说过这件事!”
回来给他传信的小公公急道:“哎哟我的主子诶!奴才刚才在宣德殿外面听得一清二楚, 陛下金口玉言当着满朝文武的面下的旨, 又怎么会错呢?”
沈翀握紧了拳头,恼怒道:“父皇为何要这样做,怀织妹妹可是、可是母后的亲侄女,本宫当做亲妹妹一样看待的人, 本宫又怎么能娶她为妻?父皇这是有意为难本宫!不行, 本宫要去见父皇一面, 求父皇收回成命。”
小公公见太子一意孤行,都不知道该怎么劝说他好。皇帝当着那么多臣子的面给镇国公家下了旨意,若是太子去皇帝面前闹, 那跟悔婚有什么区别?皇帝和镇国公家的脸面往哪放?
到时候皇帝要是被太子惹怒了, 皇帝肯定舍不得罚太子,那就肯定是作为太子奴才的他们代为受过了。为了自己的小命着想,小公公急中生智, 拉过一旁袖手旁观的杨暨, 苦着脸道:“杨公子,您快帮奴才劝劝太子殿下吧!”
杨暨听到皇帝要太子娶林祯的侄女时, 还觉得挺有意思。连他都看得出来太子对皇后有意, 他不信皇帝看不出来。皇帝一定是因为想绝了太子对皇后的心思,才会想出这个办法来。
这看似诛心,但又确实像是皇帝会做出来的事情。
杨暨肯定不会站在太子这边和皇帝对着干, 不仅是因为他得不到林祯, 也不让太子得到这么简单的理由。更是因为他意识到自己只是臣子,而皇帝是君, 他没必要为了太子的婚事而得罪皇帝,连累整个家族,他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
于是他装模作样地劝阻太子道:“殿下且慢,请您冷静一下,陛下这样做必然有陛下的打算。”
沈翀才不管父皇有什么打算,不耐烦地打断杨暨道:“本宫不管,反正本宫是绝对不会娶林怀织的!如果父皇他真有什么打算,那就让他娶去吧!”
说罢,沈翀不顾宫人阻拦,大步流星地走出了东宫,看样子是要往勤政殿的方向去了。
东宫的宫人都有些忐忑不安,连忙派出几个靠谱的跟上,别让正在气头上的太子冲撞了皇帝,不然他们一宫的人都要吃不了兜着走。
沈翀一路疾行,走在宫道上,路上遇到的人跟他行礼问安,他也无暇顾及。宫人们看他这个样子,就知道他应该是收到了皇帝给他指婚的事情,再看他去的方向是勤政殿,应该是找皇帝商量婚姻的事宜吧。
宫里现在都传着镇国公家的孙小姐,皇后的亲侄女要做太子妃的事,不知道多少人羡慕,多少人嫉恨。
她们以为林祯被皇帝留在苏州悔过,林祯也好,镇国公也好,都要失去圣心了。可就在她们都以为皇帝已经忘了林祯、移情别恋赵充仪的时候,皇帝却突然下旨册镇国公府的孙小姐为太子妃。太子妃,就是将来的国母,这和林祯失不失宠有什么区别,反正皇后怎么样都是她们家的人来当!
想到这一点,她们是又气又恨,恨自己无能,恨家族没有能耐,才什么好事都让林祯占了。
而沈翀才不管这些,他才不管父皇要他娶的人是镇国公府的谁,只要不是林祯他就绝对不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