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则成语用来形容他们当时的处境再合适不过。
韦氏劝慰道:“正是因为他们被囚禁,看似是一场灾难,又何尝不是一种逃离被屠杀的幸事?
所以这世上没有什么一定就是灾祸,每个人都会面临死亡,又何必提前想些有的没的呢?”
就是这样在这样的劝解和陪伴下,才令李显渐渐放下心底包袱并发誓,若日后重回高位,定让她们母女畅快人生。
足见他们夫妻之间感情十分深厚。
后来,也正如李显当年的承诺,他再次登上帝位,对韦氏和女儿的放纵引发朝堂混乱。
当时的情况是韦后与武三思暗通曲款后把持朝政,而安乐公主因为想当皇太女继承皇位,便给当时的太子李重俊使绊子,又以不是韦氏所生,并不是她的哥哥,经常□□他,骂他就是一个卑贱的奴才。
这些小打小闹李重俊也都忍了下来,安乐公主见状直接放出风声说皇帝不日便要立她为皇太女,会废了太子。
传进李重俊的耳中,他气愤至极,根本没有怀疑其真假,毕竟帝王对这个幼女的宠爱就摆在那儿。
公元707年,李重俊诏发羽林军三百余人,诛杀武三思和亲党十余人,又引兵从肃章门斩关而入,他杀到太极殿前,被韦氏安排的人在此诛杀。
兵变失败。】
武三思:!!!
他被杀了?
不远处,因睡梦闯进来的李显明显愣住,他的儿子会发动叛变?!
畜生!
他忽略前因后果,只觉此子大逆不孝!根本没有考虑起因是自家女儿胡作非为导致的。
而神都御花园中,韦氏的脸色变了又变,她不明白,太子怎会是李重俊?!
明明她所生的嫡子李重润才是最该继承皇位的,高宗在世时便已立为皇太孙。
她望向李显的眼神多了些怨恨,枉她陪在他身边多年,到头来皇位竟传给了姬妾生的儿子!
韦氏心里跟猫挠似的。
李显也是一头雾水,他心里属意的自然是和韦氏所生的嫡子。
二人心思似乎被鹦鹉捕捉,它继续开了口。
【要说李重俊实属无奈,那么李显的嫡子李重润当是可悲。
李显重回神都洛阳,嫡子李重润年少气盛,对帝王宠信张氏两兄弟格外看不惯,朝中不少大臣被张氏兄弟给屠戮。
少年逞口舌之快吐露心声,这些被有心人告之,张氏兄弟便添油加醋地说他诽谤朝廷,是对女皇执政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