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巡游的目的是震慑燕赵边境和塞外,绕行到了赵地腹心,也就顺便震慑了这里的赵人。

第三次去夷人和百越的地界,则是为了震慑这些部落族群。

他忖度着收复百越这么久了,该老实的必然十分老实。不老实的也应该在观望数年后,心思开始活泛起来,蠢蠢欲动想搞事。

那个时候往百越走一趟,可以重新打消他们想闹腾的心。如此几次三番下来,那些人迟早会放弃,不再企图生乱。

若有谁特别坚定不移,也不会拖那么久都不动手,定会趁着始皇帝巡游不往这儿走的时候就生事了。

始皇要震慑的本就是贼心不够大的那一拨人。

真正怎么都收服不了的反贼,震慑他们还不如钓他们上钩。逼对方早点造反,尽早清理掉反而对大秦有利。

扶苏认真听着父亲的计划。

父亲还说:

“第三次巡游再怎么也得是五年后的事情了,要给桥松办过冠礼后才能离京。否则一走就是一两年,要耽误他的大事。”

所以第四次的巡游,还要继续往后拖。

巡游一趟一两年,巡游完了又会被爱子和群臣劝着多休息几年再出发。每一轮至少五年起步,甚至更长。

“待到第四次巡游时,也不知西北归顺大秦没有。”

始皇想着要是能把青海高原拿下作为附属国,就可以带儿子去看看高原和仙湖的风景了。

听闻那里景色极美,西羌(西藏)也很美。有生之年若不能去一趟,实在可惜。

扶苏便问:

“若是那时没能拿下仙湖高原呢?”

毕竟能不能拿下青海,不是大秦努力就可以的,要看月氏给不给力。

要是月氏半天统一不了青海,他们会很难办。还得考虑要不要出兵帮月氏吞并其他部落,到时候多的是要扯皮的地方。

始皇则答道:

“即便拿下了,第四次怕是也去不了那里。刚拿下的地界不够安全,可以先去塞外草原逛一逛。”

也就是震慑匈奴的意思了。

他们这次说是要去东北,其实应该不会出辽东进入东胡的地界。毕竟东胡刚刚被拿下,还有些隐患。

但到了十年后,隐患就没那么大了。正好适合去巡游一番,看看匈奴人和东胡人在大秦的统治下过得如何。

扶苏听着父亲规划往后十几二十年的行程,一颗心渐渐安定了下来。

始皇虽然没有明说“朕并未整日想着自己只剩几年阳寿”,却从侧面打消了爱子的疑虑。

若不是对自己的寿数有足够的自信,如何能提前规划那么多旅程?

扶苏被未来可以陪父亲去那么多地方的美好愿景安抚住了,恍惚间好像他们父子真的还有好几十年的相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