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检举的庶民也得到了额外的奖赏。
他们原本没有揭发贵族,是怕贵族会逃脱,自己后续要遭受报复。否则这样举报就给钱的好事谁不干呢?又不怕秦吏食言,检举有赏可都是写在律法里的。
这次还是秦王驾临,大家想着秦王都在这里,肯定不会出现官官相护,这才壮着胆子去举报了。
一方面感激王上,一方面也是想试试除了检举时给的奖励之外,还有没有来自王上的额外奖赏。
结果真的有,还是不小的一笔钱。
消息传出去之后,有人忍不住愤愤:
“只是给了一点好处而已,那么点铜钱能买什么东西?庶民真是眼皮子浅!”
这话刚说完,就被墙角偷听的庶民听去了。庶民眼前一亮,扭头就跑。
那人一惊:
“糟了!外面有人!”
可是现在去追已经迟了,庶民用最快的速度跑去官府检举。如今正是严打时期,差役一听立刻行动,赶在人跑掉之前就把他们全抓了,这个窝点被一举端除。
秦吏清点人头数后,根据人数给了那报信人一笔钱,鼓励他下次接着举报。
太子殿下很在意这些谣言,特意提高了这类检举的赏金额度。
效果也很明显,庶民在确定秦吏真的会一个贵族爪牙都不放过之后,就胆大起来。各地都陆续出现了检举,而第一个吃螃蟹的出现后,跟风的情况也大量涌现。
在秦律传播得比较艰难的地界,还有人尝试过诬告。但秦法对诬告是有处罚的,秦吏也不是谁举报就百分百相信,会多番走访调查。
诬告者受罚之后给了不少人警醒,原本不愿意去了解秦律的六国旧民也紧张起来。怕自己什么时候触犯了律法获罪,秦吏宣读解释律法条例的时候,过来旁听的人都多了不少。
在这样全国上下轰轰烈烈搞举报的氛围里,秦王车队离开了宛县,前往下一站,南郡治所江陵县。
路上扶苏还在叮嘱传讯兵,要提醒各地郡守注意预防诬告的情况。
就怕有人借机搅浑水,牵连无辜之人受罚。然后再宣称秦吏故意以虚假的罪名加害六国贵族,煽动众人叛乱。
发往各地的文书里提过这件事,但扶苏还是要再三强调。
毕竟有些秦吏可能会为了多抓点人冲业绩,就不去费劲地核实。而且抓的人太多,核实起来也麻烦,有些人为了省事真的干得出来这种事。
秦王政为操心的太子倒了杯茶:
“太守知道轻重,不会让他们胡来的,你且放宽心。今日嗓子都说哑了,喝点水润润喉吧。”
扶苏道过谢把水喝了,确实觉得嗓子有些不适。侍者已经出去取润嗓的药材,准备泡点新茶过来奉给太子。
楚国贵族这事牵连出不少麻烦来,扶苏的清闲旅程一去不复返。一直忙到抵达江陵县,才终于可以松口气了。
不过在江陵,他们见到了个意料之外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