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是学宫,其实不是新生进学用的。而是提供给有一定基础的百家弟子交流互助的平台,顺便兼顾图书馆的职责。

已经入门的弟子们按照自己的偏好去对应的“教室”寻找同好,方便他们在自己深耕的方向不断精进。

短期内很难做到让所有想学百家学说的人都先入大秦官学,肯定有人会越过官学直接去拜师。

所以把这些人齐聚在学宫很有必要,官学可以四处设立,学宫只能留这一处,长安城外不许他们开班教学。

统筹学宫建设的官员是个人才,还弄出了讲师凭证。

说是有一定名气和才学的领军人物可以获得学宫颁发的凭证,然后就有资格开班讲学了。凭证有等级区分,不同等级能开的讲座规模不同。

如此一来没有凭证在野学者的就算不得官方承认的学派代表人物,时间长了名声会不如有凭证的响亮。即便还会有人愿意去拜所谓的隐士为师,也远没有选择前往长安拜名师的人多。

为首的官员目前正在和下属商讨要怎么制定讲师的评级规范,好方便讲师们尽快考得对应证书。

一件事情一旦开始设置详细的流程和规模,就能迅速变得严谨完善起来。大家你想一个主意我想一个主意,学宫很快就像模像样起来。

秦王政特意看了一眼负责官员的名字。

当初学宫那边的管理人,他是让群臣商讨出人选的,没太在意具体派了谁去。如今一看,这人倒是挺有想法的,等学宫建设好了,可以调回来重用。

许祢,没什么印象。

秦王政问儿子:

“你可知这人是谁?”

扶苏摇了摇头,他也没印象,说明在上辈子这人就没有出过头。

天底下英才那么多,能让皇帝记住的人寥寥无几。扶苏也不可能把所有人才都网罗到手,例如那个还在戎人部落里当军师的女子,上一世就没能出头。

这位许祢大约也是差不多的情况,上辈子泯然众人。这一次有了适合他发光发热的条件,于是不起眼的普通官吏也展现出了自己的卓越能力。

秦王政便了解了:

“长安学宫你当初没有设立过,如今相关的一切都是从头做起。那许祢或许是极擅学宫相关的建设,这才有了出头之机。”

就像后世有的人,比起当官更适合在大学当校长。不少学校的校长也是有官职评级的,不过他们和官场走的不同的两条道。

扶苏灵光一闪:

“既然如此,倒是可以让他去管理官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