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页

“罗玄说:‘倘若有天发现了更适合的路,凭叶白的资质,换一条继续走难道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么?’”

“叶白再是恍然大悟,还可以如此啊!”

“倘若一直没寻找到更匹配的道路,那岂非正在走的那条道路便已是最适合的那条道路。”

“叶白感激罗玄的指点,将他开导出了无谓纠结的境地。”

“罗玄笑说,初见之时,叶白也是如此将误入歧路的他开导回来的。”

“叶白让他快快养伤,养好了伤一道游历江湖去。”

“罗玄问:‘你难道还要去寻找剑道么?’”

“叶白伸手摸上背后的重剑,说他刚刚决定好第一条路选定的剑道了,再下山去,就是一边长长新见识,一边为罗玄找寻剑道了。”

“‘你还没有嘛,’叶白想到那位在门派里洒扫了大半生的年迈杂役弟子,对罗玄这位看似天赋平庸的友人也充满了信心,‘你也会拥有的!’大道至简,就如上一代剑圣罗老伯那般,所谓凡人,也将取得返璞归真的剑道。”!

第92章 京城图14·说书后续

这个关于剑道的说书故事讲完了。

斗篷生说罢,大茶楼上下满满当当的听客这次却并没有如同往日里一样,当即便起身陆续出门离开。

除了一些好不容易托关系加塞进来听书、或是几个走了好运的家伙恰好找机会挤进来凑热闹的,这么两小撮非江湖人士听完故事,立马就闪出茶楼大门急慌慌回去召集狐朋狗友好好研(吹)究(嘘)一番,余下的大部分江湖人士里,近八成都是各门派、各世家或独行江湖的“用剑人士” ,他们还都结结实实坐在各自的座位上,没有立刻动身。

众剑客之中,有人听完这整个说书故事后,发现故事中有一个观点哪怕到结尾,都未曾被推翻过——武器的特性、功法武学的类型与人的特质,三者应当相对应。

故事中,开头第一大段情节里,叶白便发表了这样的观点。他当时指出,每种款式的武器,根据其材质、做工、款式等方面,会具有不同特质,从而有了相对应的不同类型使用方式。

就比如,重剑无锋,则使用时可借其本身沉重的特质运用惯性斩,重剑宽厚,则使用时剑身一侧便可以作盾抵挡攻击,而兰遂意那柄具有轻、薄、细、软等特质的剑,用法自然也大大有别于其他款式的剑。

且叶白又说,不同类型的使用方式实际上便近似于不同类型的功法、武学,而不同性格的人实际上也有其最适合、最匹配的武器与功法。

这其实同样也不难理解。

一个性子直来直去、没什么脑子的家伙,练练拳脚,耍耍单刃的大刀,很合理;一个脾气暴烈、力大无比的家伙,挥舞起大锤、大斧、双锏等武器,那虎虎生风之劲,足以令人望风而逃;而心思细腻诡谲、肠子千回百转的家伙,也是很适合暗器等特殊武器的……

再说,单就剑一种武器而言,宽厚沉重的重剑、轻薄窄软的细剑、双手都执的双剑、还有长短剑、子母剑、琴中剑、各方面都适中的制式剑……那么多不同样式的剑,也是各有特性的武器,用法自然不同,不同剑客对剑的偏好也不同。比如腰上卷剑的兰遂意就不会乐意去背一口重剑,比如不通音律的某些人一般就不会想着如莫大先生那样搞个琴中剑。

岳不群喃喃道:“你们可还记得,江湖中曾经流传过的那两把神兵?”

“神兵?”宁中则稍作联想,“师兄所言,莫不是屠龙刀和倚天剑?”

岳不群神色不明:“竟能传出‘号令天下’的神兵,还取名为‘屠龙’、‘倚天’,不知究竟藏有何等隐秘。”

“说不得那只是两把锋利些的刀剑,只不过名字往大了取罢了。”高亚男冷冷嘲讽道,“怎么?岳大师兄还想着要寻那两把刀剑么?岳大师兄也对‘武林至尊’之位动心了?只可惜,再是何等的神兵宝器,若是落到资质平庸的寻常小卒手中,恐怕还不如普通铁匠铺里打出来的制式铁剑。”

宁中则无奈地看了这位同门师妹一眼,虽也知她为何总看不惯岳师兄他们这一脉,但何至于此呢?都是华山同门,不该为光大门派齐心并进么?

要是她敢将这想法这么说出口,高亚男定是要冷笑的。

同为华山弟子,就该消弭怨仇、齐心协力,那当初被气宗算计以致传承断绝、再无踪迹的剑宗怎么说?剑宗就不算是华山派的一份子了?若论光大门派、为门派扬名,当初的剑宗可比气宗要强多了!

岳不群没有理会这个只能说点酸话的同门师妹,而是扬声对台上还未来得及走人的斗篷生问道:“敢问先生,天下武林,谁人不是有功法便练,来招式就学,获得好兵器则用,来者不拒!难道这便是错谬之事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