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郭天叙为都元帅,以张天佑为右副元帅,以朱元璋为左副元帅。
都元帅是军中之主,右副元帅的地位比左副元帅高,老朱只能屈居第三。
朱元璋对这个任命很不满意,但是也在他的意料之中,即便不满意也没有说什么。
刘福通是个干大事的,杜遵道在正经事情上也很靠得住,淮西红巾军实力太强就会对他们有威胁,现在这样分而治之既能将他们收入麾下又不至于管不住,于他们而言再好不过。
要不是那边大部分兵都是朱元璋招募收编的,还有不少起义之初就跟在郭子兴身边的老人,直接派人去当大帅容易生变,他们更想从身边挑个亲信去统帅淮西红巾军。
现在那边郭天叙弱朱元璋强,他们就来一手制衡之道,提拔郭天叙打压朱元璋,如此一来郭天叙当上元帅就会对他们满怀感激。
淮西红巾军大部分都是朱元璋收编的,朱元璋手下人才济济,他本人又有勇有谋,郭天叙斗不过他,想坐稳大帅的位置就只能求助于他们,这样也有利于他们掌控淮西红巾军。
郭天叙被他们拿捏在手里,往郭天叙手下安插人手也不是难事,循序渐进慢慢来,过个三五年淮西红巾军就尽在他们的掌控之中。
杜遵道的计划很完美,趁淮西红巾军群龙无首,将这数万大军尽数收入麾下,如果不出意外,这个计划过个三五年就能完成。
手段是摆在明面上的阳谋,即便所有人都能看出来其中门道也无所谓,局势在这儿摆着,对方有意见也没办法。
朱元璋现在就是这么个憋屈却又无计可施的处境,按理说他应该很不高兴,大丈夫岂能受制于人,郭子兴打压他也就算了,韩林儿是那根葱也敢打压他?